阅读历史 |

第三十九章 石墨(2 / 2)

加入书签

/br>
“如果少千户能给小的弄来十五斤闽铁,小的保证十天之内,给您一根上好的铳管!””老刘头道。

尤振武皱眉。

十天一根铳管,这么慢?如果是一百根,那就需要一千天、三年的时间,这效率太低了,到时黄花菜都凉了,即便真造出了自生火铳,也无法真正的装备到队伍,继而发挥威力……

“闽铁可是稀罕物,榆林是没有的,怕得上西安去买。”翟去病立刻道。

没有闽铁,表哥造铳的念头说不定就会打消,也省得继续折腾,那就太好不过了。

见少千户沉吟不语,老刘头以为少千户在为闽铁为难,于是急忙又补充道:“如果没有闽铁,上好的晋铁也凑合,不过十五斤就不够了,怕需要二十五斤!”

听到这,尤振武微微点头。

作为一个矿业大学毕业的穿越者,他清楚知道,古代鸟铳炸膛,一个是技术原因,或者是工匠责任心的原因,但更大的原因是因为铁质。

中国是世界是第一个造成火炮的国家,冶炼钢铁和铸造火炮的技术长期领先世界,但中世纪以后,中国的火炮铸造却是逐渐落后了,其中一个决定性的根本因素就是因为中国本地开采的铁矿石和煤炭之中,都含有相当高的磷和硫,磷硫含量高的结果就是,冶炼出来的金属极易发生热脆和冷脆,这也就是大炮或者是鸟铳在受热之后容易炸膛的根本原因。

现阶段,解决“热脆”和“冷脆”办法有两个。

第一是强力锻打。

茅元仪的《武备志》里提到鸟铳铳管是用四十斤毛铁炼到八斤精铁而成,也就是使用“十折二”精铁,方能确保铳管的质量。

第二就是改用焦炭或者是木炭炼铁,以减少磷硫的含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