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十八章 铸炮法(2 / 3)

加入书签

,但小炮亦不能少,我意,你先做两组泥炮,大的比两千斤的红夷大炮,小的重量不超四百斤,为近战或者野战,同样为红夷炮的样式。」

听到造红夷大炮,周器微有紧张,因为他没有造过红夷大炮,他在西安造的都是大将军炮和佛朗机炮。

「其实造大将军炮和造红夷炮,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其成败主要看的还是铁质。」

「就形状说,大将军炮前后一般粗细,如一个竹筒,但红夷炮却是前细后粗,且比大将军炮长了很多,周管事,你知道这是为什么?」

周器摇头。

尤振武道:「那是因为膛压不同,火药被点着的瞬间,膛压最高,释放的压力最大,因此后部必须粗重,越往前走,膛压越低,所以要前细后粗,以复合膛压的变化。」

周器明白了。

「炮身的重心处两侧要留圆柱型的炮耳,火炮可以以此为轴可以调节射角,再配合火药用量改变射程。」尤振武一边在纸上画出大小红夷炮的样子,一边详细讲解。同时写出一些具体的参数。从炮管的长度、厚度一直到口径。

周器仔细听。越听越佩服,因为很多都是他这个造炮多年的老行家没有想到的,又有很多是他不明白的,尤振武也不细解释,只叫他一定要照着做。

「原本,铜铁混合的炮体,最为合适,可惜我们没有那么多的铜,就只能是使用全铁了。」最后,尤振武微有遗憾。

「总镇,真大才也。」周器对尤振武佩服的五体投地。

尤振武不谦虚,受了,然后问道:「明日塑泥炮,几日可成?又几日可以烘干?」

「卑职和几个匠人都是第一次做红夷炮的泥炮,速度不敢保证,但抓紧时间,五日总是可以做成功的,至于烘干,只要房间炭火合适,十五天应该差不多。」周器回答。

尤振武算了一下,二十天的时间,铸炮厂差不多也该能支撑起来了。当然了,那时候,闯军肯定已经是兵临城下了,首战怕是用不上新炮,但现在就是这个条件,没有其他办法,于是点头:「好,切记不可着急,晚两日没有关系,但一定要保证泥炮彻底干透没有缝隙。」

「是。」

第二日,铸炮厂开始修建。

说是铸炮厂,其实就是搭建几个简单的棚子,土墙隔开,尤振武现在不为其他,只为一个字,快。

王徵早已经停止讲学,他亲自设计图纸,带着儿子王永春、学生刘廷夔等人,准备造一台铸炮厂熔铁所需的大型畜力鼓风机。

作为一代大家,王徵对机械极有研究,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接受西方机械学的第一人,但过去多停留在学术范围,真正实践的机会并不多,这一

次终于可以大展身手了。

周器捶打黏土,准备塑泥模。

尤振武两边跑,就自己的所知,尽可能的探讨,或者是指出一些后世已经是证明了的科学,以加快鼓风机和泥模的进度。

次日一早就有快骑来说,说榆林军已经行到距离榆林四十里的银州关,今日黄昏,就可以全数抵达榆林。

银州关位于米脂,虽然是叫关,但其实就是一个小隘口,军士只有一百余人,难以坚守,不过尤振武却并没有令守军撤退,而是告诉守将傅佑,多派侦骑,但是闯军出现,立刻急报榆林,除非是闯军大举攻城,否则一兵一卒也不能撤退。

听闻榆林军即将归来,下午时分,都任,王家禄,尤振武,城中的文武官员以及一众将门,都在南门外迎接。

「哒哒哒哒~~」

最先出现的是并不是榆林军的兵马,而是绥德米脂的百姓,他们扶老携幼,挑挑背背,推推拉拉往榆林而来,中间伴着很多的车马,想必都是大户乘坐,一般的逃难百姓只能是双脚行走。从绥德到榆林,两百里的路程,他们足足走了五天,今日方算是到了目的地,很多人一看到榆林城,忍不住喜极而泣,终于,他们是走到了。

都任早已经令人在城门前撑了棚子,支起粥厂,几口大锅熬了稀粥,百姓们一到,立刻就可以取用。

各级官吏也已经严阵待命,入城前清点人数,统计籍贯和姓名,细细盘查可疑之人,防止混入闯军女干细,然后以家庭为单位,送入城中安置。

为了安置百姓,城中的几座庙宇,包括岳王庙城隍庙在内,都被简单改造,临时收留百姓,城中无人居住的房舍,都直接征用,此外还临时加盖了不少简易房屋,尽可能让逃入榆林的百姓有一个栖身之所。

当然了,被征用的那些无人房舍,是为大户富商准备的,如果他们不乐意和普通百姓记挤庙宇里,就需要自己出钱,或者出粮换住处。

「谢大人~~」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