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百一十三章 被刺的南王世子(1 / 2)

加入书签

夜空上明月斜挂,晚风徐徐拂起,夜凉如水。 正当众人准备见证赵青与叶孤城第二次比剑的时候,禅寺之外,急剧的蹄声从远而近。 一名骑士旋风般掠进寺内,一对闪烁着精芒的眼睛向众人扫视而过。他的目光在金九龄的身上顿了一下,最终落在了剑将出鞘的叶孤城身上。 金九龄等人的眼神也亮了起来,他们已经认出,这名急速赶来的骑士,身上的衣装,正是平南王府卫士的装束,而且无疑是卫士中的好手。 “叶城主!”卫士好手向叶孤城行了一个大礼,沉声禀报道:“小王爷遭遇到了刺客,现在气息奄奄。王爷大发雷霆,派出卫士、高手在王府内外搜寻,并请您回去主持大局。” 众人心中讶异,叶孤城刚离开王府没有多少时间,南王世子居然就遭遇到了刺客的袭击。 要知道,平南王府有八百多名卫士,人人装备着强弓劲弩,更有一大批招揽来的江湖好手;而且据说小王爷本身,剑法也已得到了叶孤城的真传,有着第一流好手的实力。 在如此警戒森严的防卫之下,刺客竟然能够几乎得手,武功之高,可想而知。也难怪赶来的卫士没有去招呼王府总管金九龄,而是直接向叶孤城这位当世绝顶高手求援。 此事不比绣花大盗盗走了王府的十八斛明珠,而是伤害到了皇室贵胃的生命安危,严重地冒犯到了朝廷的脸面,接下来官府的追责搜查,显然会严密、可怕得多。 此事发生之后,叶孤城身为南王世子的师父,平日里深受王府供奉,绝难置之不理。看来,他与赵青的这一场交手,应该是进行不下去了。 听得卫士汇报,叶孤城眉头深皱,闭了一会眼睛。他睁开双眼,用充满歉意的眼神望了望赵青,开口向卫士问道:“世子的伤势怎么样?” 卫士好手面带哀色,如实答道:“小王爷的右胸被对方刺了一剑,伤势很重,如果不是有武功在身,只怕很难救回来了。” “有没有看清刺客的模样?” 金九龄脸色沉重,王府卫士的防护调度,他也有一部分责任。 不过,任谁也没想到,当他听到了这个消息之后,心中竟然有了几分喜悦之情。 毕竟,南王世子遭遇刺杀之后,将会在短时间内大大占用原来追查绣花大盗的力量,时间放久,指向自己的证据也会澹上许多。 同时,最好尽量把刺客与绣花大盗给联系在一起,这样的话,自己便完全摆脱了时间上的嫌疑。 眼见卫士面有犹豫之色,金九龄加紧问道:“在场的几位,都是正道上的前辈、高手,不必担心泄露机密。你把刺客的特征说出来,各位朋友也能帮忙辨认一番。” 叶孤城望向卫士,道:“你说。金九龄的问题也就是我的问题。” 卫士点头,描述道:“对方身着单薄的白衫,形体大概是偏瘦的男子,脸上戴了一张铁面具,手中是一柄形式古雅的长剑。” “当时,小王爷正在院子里看书。刺客光明正大地从院子正门闯了进来,等到小王爷拔剑戒备,不少卫士赶到周围时,才开始动手。” “仅仅一招,他便杀了我们七八名弟兄,硬生生冲破了周边防守,一剑划过小王爷的脸部,接着刺伤了小王爷的右胸,随即杀伤数十人、突围而去,简直……简直如入无人之境。” “你刚才说,世子的脸部被人划伤了?”叶孤城的脸色微变,寒星般的目光骤然亮起,紧紧盯住了卫士的双眼。 木道人、陆小凤等人听到叶孤城的问话,心中诧异,怎么不关心小王爷右胸的伤势,而是去问脸上的划伤。 只有边上的赵青清楚其中的缘由。这个突然出现的刺客有时间在刺伤南王世子右胸前划伤了他的脸部,很可能是刻意为之,或许便是认出了南王世子的长相。 平南王府与叶孤城的篡位计划,正是建立在南王世子与当今皇帝一模一样的容貌上的。南王世子的脸部被人故意划伤,很难不令人联想到这一点。 那名武功高超的刺客,他是不是已经发现了平南王府隐藏的阴谋?他事先就知道这件事吗?他的目的,是不是已经达到了? 无论是赵青,还是叶孤城,此时都迷惑不解。 更重要的是,这名刺客的身份究竟是谁?究竟是天底下的哪名顶尖高手? 赵青知道,叶孤城的心现在肯定是乱的,不再适合比剑了。她将手中长剑抛还给古松居士,心中猜测着刺客的身份,思虑不已。 南王世子遭遇刺杀,这是原剧情中不曾出现的情况,显然出现了蝴蝶效应。白衫剑客,身材偏瘦,剑法极高。他会是谁呢? 赵青忽然想到了从司空摘星处学来的易容改装之术,再加上可以改变体型的缩骨功,刺客的范围便扩大了许多。 不过话说回来,南王世子容貌被毁的话,叶孤城只有放弃他的计划了,在心态恢复之后,他应该会转变为全心全意为剑的剑客吧。 当赵青心中思索的时候,金九龄也装出来了一副思考的模样,实则心中大喜。 刺客的身形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完全可以导向到公孙大娘的身上,说她易容改装、换用单手剑就行。 毕竟她有着女屠户、桃花蜂、五毒娘子、熊姥姥这么多个江湖身份,再多上一个刺客的身份,也是相当合理的。 只见金九龄取出一把精美的折扇,转了几转,随即沉声道: “刺客清楚小王爷所处的位置,甚至在王府中如入无人之境,有没有可能,他事先就掌握了王府的地形情况,查明了王府卫士所习练的武功?” 陆小凤望了金九龄一眼,沉思道:“不错,他必然提前获取了相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