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四章 庄庄亲事(2 / 3)
住了一万五千多人的白莲乱匪。若将贾琮换成一般武将,弄巧成拙丢了兖州城都不是什么新鲜事。 那样的话,朝廷的脸就丢尽了。 山东匪乱快速戡平,朝廷威势大增。根据龙禁卫的密报,原本因山东乱起之故,四方蠢蠢欲动的白莲教在听到山东乱平后瞬间偃旗息鼓。 刘恒对贾琮的满意程度又往上提高了一个等级,要不是内阁不同意,他都能给贾琮封个爵位。 “亲儿子”立下大功,刘恒觉得面上甚是光彩,夸了又夸直到贾琮自己都觉得不好意思了,开始谦辞连连。 “你也不必谦虚,有功必赏,你想要什么赏赐,直接跟朕说……” 爷俩在亭中聊了一个时辰,直到夏守忠来报西南送来奏折,贾琮才起身告退。 刘恒乐呵呵送走了双手抱着一沓书卷、欲哭无泪的贾琮,这才转身回了凤藻宫正殿。 龙首宫那边传来太上皇的口谕,让贾琮回府呆着好好读书,同时让小太监送来了赏赐。 贾琮坐在马车上看着两位至尊亲赐的“三年高考五年模拟”,差点哇一声哭出来。 什么仇什么怨?他不过跟皇帝老爷谦辞说,雷霆雨露皆是君恩,陛下赏赐什么臣都欢喜。 就被皇帝老爷从翰林院找来多部大儒注释的圣人典籍,还拍了拍肩膀,说他等着贾琮金殿唱名。 回府之后贾琮将二圣的赏赐拿了出来,阖府上下一应人等均高呼万岁。 包括圣人的赏赐在内,这一箱子书都是宫中典藏,用黛玉的话来说,随便拿出去一本就能让外面的人抢破了脑袋。 老太太对科举之事不甚看重,得知皇帝是在凤藻宫召见的贾琮,便将丫头们赶去整理二圣赐下的书籍,将贾琮留了下来单独说话。 “元姐儿……娘娘可还好?” 贾琮点了点头:“大姐姐很好,陛下最近一直宿于凤藻宫,而且御医也说,大姐姐身子康健,老太太不必担心。” “这就好,这就好……” 老太太双手合十,又是阿弥陀佛又是天尊老爷的祈祷一阵,这才跟贾琮说起了家中的琐事。 家里总算回来了个能顶起门梁的,老太太终于有了可以倾诉的人,将最近发生的事一一讲了出来,特别是忠顺王妃前来替柳湘莲提亲的事。 贾琮的脸上并未有诧异之色,反而问了一句:“祖母如何看此事?” “你早就知道?” “十三爷早前跟孙儿提过一回,陛下派了柳二哥去山东助我,在曲阜见过,他跟我说了这事。” 听到贾琮如此说,老太太试探性的问道:“那你怎么回应的?” 贾琮回道:“孙儿跟王爷说,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事自然是祖母与父亲拿主意。至于柳二哥那里,孙儿没给他答复,只言等他回京再详细说。” “柳二郎倒是个好哥儿,就是年纪大了些……” 老太太这么评价柳湘莲倒是贴切,贾琮也是觉得柳湘莲挺不错的,唯一的缺点就是大了二姐姐迎春太多。 柳湘莲今年已经二十二了,迎春明年二月初二才及笄,两人差了八岁有余。 不过年纪大也有年纪大的好处,心性已定,也更会疼人。 贾琮仔细琢磨了一下,跟老太太提议:“祖母不妨给父亲去封信,问问父亲的意见。” “这是自然……” 老太太点头应下,随后又补充了一句:“还有一事,我打算将二丫头跟你记入伱母亲名下,你觉得怎么样?” “啊?” 贾琮不想老太太会突然提起这个,心中感激的同时又有些哭笑不得。 “原本孙儿也打算跟您提这件事,不过将二姐姐记在太太名下就好,孙儿不缺一个嫡子的名头,咱们家的嫡子有二哥就够了。” 老太太看向贾琮的眼神复杂起来,最后还是顺了贾琮之意。 这个孙子别看年纪小,却是府里主意最正的一个。 这时鸳鸯在外敲门,说是府外有人前来拜访。得知是山西大同孙家的太太,贾琮脸上的笑意渐去。 老太太也露出了不悦:“这个孙家是咱家的门人旧部,不过那孙绍祖是个不安分的。之前你母亲带着二丫头、玉儿去大报恩寺参加法会,这厮竟不知避讳,有死缠烂打之举。” 贾琮顺势笑问:“那就不见了?反正您‘病’着呢,孙儿远途劳累,也想好好歇一歇。” 老太太会心一笑,跟鸳鸯说让其回绝了孙家的拜访,随后继续与贾琮说着柳湘莲的事。 …… 首辅大人一怒,京城文武无不战战兢兢。 贾琮从宫中复旨回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