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三章 谏臣风骨贾宝玉(2 / 3)
开心心的吃了一顿,政老爷一连喝了好几杯,整个人都容光焕发,甚至做了一首诗,尽显豪气。 宝玉还是第一次被政老爷夸奖,又饮了两杯酒,圆脸红彤彤的,最后晕乎乎的被湘云送回了暖阁休息。 “琮哥儿,安排人去都察院给你二叔告个假……” 老太太的吩咐都还没说完,政老爷就起身要去衙门:“母亲,儿子没事,下午还有公务要处理。” 可惜啊,政老爷今日真是高兴,这会已经喝得晕晕乎乎的了。 贾琮吩咐人去都察院告假,扶其坐下。 “二叔这个样子,哪里还能处理公务?万一因为疏忽办错了事,那可就麻烦了。” “呃,这倒是……哪怕写过了一个字,那也是愧对君恩,愧对百姓。琮哥儿说的对,不去了,不去了。” 一碗醒酒汤喝下,政老爷靠着椅背发呆,忽然捂着脸痛哭起来,吓得老太太与贾琮有些不知所措。 “娘啊,儿高兴啊!” “宝玉终于有出息了,连吕总宪都说,宝玉有谏臣之资,有儿之风骨!” “我原以为没了珠哥儿,儿这一辈子没了指望,可老天爷终于开了眼,让儿后继有人!” …… 贾琮安顿好喝醉的二叔父子俩,回到东跨院书房唏嘘不已。 荣国府大房与二房之间的争斗似乎就像是一场可笑的梦,赦大老爷与政老爷相互鄙夷较劲,可偏偏对对方的儿子充满了希冀之望。 当年赦大老爷甚至动过心思,要将爵位以及荣国府的所有传承都传给家中最有希望的贾珠身上。 当宝玉被蠢妇王氏的含玉而生祸害后,差点气的拔刀砍人。 政老爷也是一样,当贾琮展现出非凡的际遇能力后,出门跟人说起自己的侄子,也是与有荣焉。 哪怕自己的水平就那样,也是费尽心思的想着指导考教。遇到危险的时候,第一反应是把侄子拉到自己身后护着。 虽然贾琮的武力值能打好几个政老爷…… “唉,没想到二叔的心里压了这么多事……” “那是当然,你封爵的时候,二舅舅不但替你高兴,眼中更有巨大的失落。” 黛玉走进了书房,坐在贾琮的对面用手撑着精致的下巴,盯着贾琮看。 “宝二哥这回算是出了名了,我们回来的时候,光是收到了拜帖就有几十封,这还只是在顺天府看榜的人。” 贾琮一指旁边垒的高高的拜帖,苦笑道:“这事说是好事吧,以宝二哥的性子,很可能被人算计。不提别的,光他那份骂遍文武的策论,就足够招人恨了。” 黛玉绣眉一皱,冷声唾了一声:“这有什么?既然做了国贼禄蠹,合该被人骂。那份策论我看了,通篇无一错处,让我看的酣畅淋漓!” “我也没说宝二哥骂错了,就连吕总宪都说了,宝二哥的那份策论,乃警世之言。只是……” 贾琮不知道该如何给黛玉说朝堂上的现实,过刚易折,何况朝中不是黑白分明的童话世界。 黛玉轻声叹了叹:“我知道你的意思,实际上我也担心这事,宝玉这一次怕是要遭人恨了。” “这不是还有我嘛,没事的。” 贾琮趁机搓了搓黛玉的脑瓜,跟撸猫一样,惹得黛玉轻轻拍去不安分的手。 “说正事……” 贾琮将椅子一挪,靠在黛玉身上,趴在其耳旁窃窃私语。 好一阵后,黛玉眼睛一亮:“真的可以吗?这么做岂不是要将宝玉推到前台?” “摆在明面上,别人就是想打宝二哥的主意,也得掂量掂量,能不能承受得住满城仕子的怒火。” 贾琮神秘一笑:“而且,让宝玉出头还有一个好处,对二叔,对宝二哥甚至对荣国府来说,都是最好的选择。” …… 文安县主林氏女奏请宫中,得了贤妃的令旨,取得省亲院子的使用权。 随后又一次遍发请帖,邀请京中贵女三日后前来参加赏花宴。 这一次没有请戏班子唱什么《白毛女》,但京城最近的几桩热议之事,依然是贵女们最感兴趣的事情。 当然,这一次的赏花宴脱离不了八卦,特别是还增加了宝玉策论这件事,贵女们没少在宁荣两府的姑娘身上下力气打听。 与此同时,京城仕子对宝玉策论的热议愈演愈烈,又因其与推行《顺天府流民赈济安置疏》有着巨大的关系,顿时让宝玉成了不少仕子心中最好的领头之人。 领头干什么?上书啊! 都察院左都御史吕总宪都说了,荣国府贾珏贾宝玉有谏臣之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