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0494章 大魔神·元十三限(1 / 3)

加入书签

玩家之间的关系一直很奇特。 像是背后站着大玄皇朝的玩家,对于被称为玩家第一势力的忘忧鬼市就非常不满。 毕竟这天下是大玄的天下,他们应该才是当之无愧的第一。 同时佛土玩家和道域玩家之间的对立就更加严重。 道佛这两方势力暂时来说并没有什么摆在明面上的恩怨,但只要加入其中的玩家,就自觉会将对方视为最大的对手。 因此现在论坛上,除了一堆要参加这名次角逐的玩家开始对忘忧鬼市的玩家代表齐齐开炮后,便是佛土和道域之间的对喷。 不过这最后的结论是。 没有什么比实力更具有说服力的,两方都想压过对方一头,为此甚至准备不管不顾到能否争取到出线名额。 有一句话来形容就是,是不是第一名无所谓,但佛土(道域)的玩家代表必须死! 而宁逍遥饶有兴致的看着这一幕,他是知道从道域策划潜龙榜开启后,双方之间的关系便已经达到了冰点。 况且他对佛土的一些做法很不感冒,就比如此刻与他眼神相对的佛子·智善。 其江湖人称·不杀,因为他的手上真的没有沾染过一条人命,同时对方还会到处化解仇怨,例如劝复仇者解开执念,或让一个双手沾满鲜血的恶徒放下屠刀。 而当注意到智善对他露出一个友好的微笑后,他也点了点头作为回应,但随后就将目光移开了。 此刻这广场中心,又是一位势力之主前来挑战应无缺。 这次应无缺的出手是又狠又急,显然因为之前被宁逍遥一招击败给刺激到了。 “还有谁!” 终于他这次把这句话喊了出来,但作为回应的则是一声震彻全场的诗号。 【啸引天歌青龙起,傲书九州火凤吟,无所自在疯魔故,十三限元盖古今!】 一位身材魁梧,气势威严的老者出现在广场的一角,当其诗号声消失的那刻,这原本嘈杂的环境也变得鸦雀无声。 只因此人就如同一头巡视领地的狼王,他没有运用精神力加持自己的气势,但仅凭其多年养成的这股盖世气魄,便足以让无数豪雄主动俯首。 司马空明见到对方出现时,微微皱眉,但很快变作一张笑脸主动迎了上去。 “没想到元族长会亲自前来。” 元限的目光看向左侧的佛土众人和右侧的道域众人后,意有所指道: “毕竟这可是咱南玄州府的大事,我如果不来的话,你怎么会安心,他怎么会安心,我元家的那些老家伙也不可能安心。” 司马空明挑了挑眉,顺着对方的节奏,也话中带话道: “那么元族长,这左边和右边,你选择哪一方?” “这选择先不急,来了这刀山之巅自然要先履行当地主人的规矩,承志,你去和这位应少堂主过过招。” 此刻众人的目光看向站在元限身后的十几人,之前因为对方的气势太强,导致他们下意识将这些人给忽略掉了。 而如今细细观察,却发现其中有两位年轻人的气场也颇为不同凡响。 只是他们给人带来的感觉有些天差地别。 其一是位白衣青年,他的气度高华,相貌英俊,笑容更是温柔而亲切,但一双眼睛里,却带着种说不出的空虚、寂寞、萧索之意。 特别在听到元限点出‘承志’这个名字后,他微微叹息一声,主动后退了半步。 其二便是元限口中的承志,亦或该叫做元承志,论及相貌他与元限有些相似,颇为粗犷。 比之白衣青年的俊朗清秀,给人一种如巍峨高山般的沉稳和成熟。 如今他已经一步踏出,对着应无缺拱手一礼道: “曲溪元氏·元承志,请指教。” 【袁承志,是金系《碧血剑》中的男主角,为明末抵御满洲入侵的大将袁崇焕之子,名为承志,寓意续承父亲遗志。 袁崇焕枉死后被父亲的旧部救出,这时他还只是一个七岁的小孩子。 后来朱安国等袁崇焕旧部成员教他读书写字,并打好武功根基,好让他为父亲袁崇焕报仇。 多年后他从李自成部下的崔秋山学到伏虎掌。及后机缘巧合下更拜了华山派的掌门-神剑仙猿·穆人清为师,并在华山上从铁剑门的千变万劫·木桑道长和金蛇郎君·夏雪宜的金蛇秘笈中学得一身惊人的武功。 多年后,袁承志已成了一个武功高强的青年人,下山后,他行侠仗义,结识红颜知己温青青,并在七省豪杰的支持下成为武林盟主,协助闯王起义并帮助闯军攻破明王朝首都BJ。 后来李自成入京,眼见闯军腐化,义兄李岩惨死,因而与青青、何惕守和其他朋友们收复一座位于渤泥国附近、荷兰所殖民的大岛屿,从此隐居海外。】 他便是之前元随云提到的那位元家的嫡系子弟,其宿命身原主的武功并未给他带来多大的提升,但却带来了品质方面的魅力加成。 其宿命身原主以国家大义为己任,出生入死,以其父为标榜,当仁不让。 具备侠义之士的正义凛然之外,还不乏机智,敏锐。 既做到了英雄千古,治国安邦,又兼顾了生活真情,修身齐家。 如果元承志以后会成为这样的人,无疑是一个完美无缺的族长形象。 特别对于族内那些保皇党来说,他们对大玄皇朝有着很深的感情,所以也希望在这个即将群雄割据的时代,有一位可以兼顾家国忠义的族长来带领他们。 与其相比,元随云的情况就太过不堪。 其宿命身原主表面向往光明,内心却无比黑暗,是一个意图通过蝙蝠岛掌握的秘密,控制整个武林的大阴谋家,更因此荣登古系十大枭雄之一。 可想而知这样的他,如何争得族内那些族人的信任。 即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