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真实的满清八旗(1 / 2)
“是!” 校场高台上,见朱由检对后金感兴趣,满桂也回礼,随后表情严肃道: “建虏、乃我大明心腹大患!” “细细说来。”一直和戚金不对付的杨涟也来了兴趣,催促满桂,而满桂颔首,随后解释道: “建虏与北虏不同、他们有着耕地、矿山、军器所,并且十分熟悉大规模作战。” “老奴手下的悍卒,具体多少,没有人清楚,但袭扰辽沈时,大部分时候人数在七万余人左右,其中女真人六万,汉人一万。” “他们虽然没有火器,但是箭法歹毒。” “标下并没有参加过与建虏的大战,但从一些小战能看出,他们十分精锐,远胜北虏。” “具体些。”戚金也皱眉催促了起来,从满桂的口中,他似乎听到了一个更为真实的建虏。 “是!”见众人这么感兴趣,满桂也细细说道: “叛军兵马擅长寻找一切有利于自己的地形,风向,常常在野战中不停的从高处往下冲锋,并且同时顺风向发射锥头破甲箭,以求发挥弓箭的最大威力。” “他们的打法,完全就是模仿学习当年李氏辽东铁骑的打法。” “开战前、以密集的步射箭雨打击对手的士气,随后身披三重甲的死兵用盾车掩护,抵御火炮。” “当盾车距离我军不足三十步时,死兵就会一同冲锋,以求一次性冲垮我军阵型。” “他们的骑兵马同时习惯在战局初开的时候侧面突击,切割对手阵型,将敌人分割,为后面的步兵马推进做准备。” “由于辽兵怯虏,加上欠响多年,因此辽镇兵马士气并不高昂。” “老奴手下的叛军兵马就是看到了这一点,因此每战必以关外蛮族的气势震慑关内辽兵,并且他们之中有身披三重甲的白甲巴牙喇。” “这群白甲巴牙喇都是神射手,最喜欢躲在乱军之中,以硬弓以偷袭射杀我大明的将领,力求打垮我军的气势。” “他们的箭法歹毒,基本每一箭都是瞄着面颊去的,杜松总兵便是死于这样的偷袭之下。” “因此、对付我军,叛军往往会先用盾车进攻,随后盾车抗住我军火炮后,便是死兵冲锋,撕开我军正面的阵型,再用骑兵进攻两翼。” “只要我军阵脚稍乱,隐藏在乱军中的白甲巴牙喇便会射杀我军将领,使我军失去统一的号令,在开战不久后便混乱不堪。” “一旦达到了这样的效果,辽镇兵马的士气就会跌落谷底,随后开始出现溃兵。” “只要溃兵出现,叛军兵马就会开始从后面剿杀溃兵马,抢夺辎重。” “这便是标下所经历的建虏叛军……” “他们的阵型呢?”戚金作为将领,更为在意建虏的进攻阵型。 小部队还是大部队,不管是什么部队,只要阵型定好了,基本就不会变,建虏也是如此,因此戚金迫切的询问。 满桂面对询问,想了想后回道: “他们的进攻阵型,实际上便是女真人在黑山白水之间狩猎的阵型,即分为五个小队,头队为死兵压上,二队和三队自左右进攻,进攻猎物两翼。” “一旦两翼撕开,四队和五队便会从侧后方进军,形成口袋式的围攻。” “这个时候,只要出现溃军,必然向着空出来的正后方逃窜,而建虏也就可以开始绞杀了。” “不过、我军往往在数十人、数百人的野战冲突中不会发生大败的事情,反而与建虏的人马能打的有来有回。” “标下曾经听辽镇的游击说过,一旦发展到了数千人,上万人、乃至数万人大战的时候,我军往往便会自乱阵脚,随后开始溃败。” 说到此处,满桂忍不住叹息了一声,而戚金也是紧皱眉头,不知道在想什么。 至于杨涟则是面色不喜,认为必然是将领贪生怕死的缘故。 相较于他们、朱由检十分明白满桂口中的原因。 这个原因,就是因为明朝长期处于和蒙古人的治安战,战斗规模维持在双方各自数千人左右,导致了明军对兵团作战不熟悉。 在万人级别和数万人级别的会战中,明军总会输的一塌糊涂。 明末书上明军野战击败清军的例子也不少。 比如努尔哈赤进攻清河所的当天,驰援清河的参将贺世贤就斩首真虏一百五十一颗。 努尔哈赤进攻铁岭时,李如柏的弟弟李如桢更是带着贺世贤等驰援铁岭,斩首真虏一百七十六级。 由此可以看出、明军不是不能打,但无一例外的都是小规模冲突。 也就是说,只要明朝那边摆出阵势,聚个上万人、乃至数万人的规模打会战,那就必败无疑。 这种诡异的事,说明明军的组织度已经弱化到一个令人发指的地步了,说明明军已经快不知道如何指挥八万十万人的大阵仗了。 从战略到后勤,再到整个战役的把控调度,都是一坨浆糊,只有千把人这种连小规模战役都算不上,只能称为“战斗”的情况下,明军才能得胜。 有句话叫“人多了乱,龙多了旱”,明军到最后就出现了这种诡异的事。 一旦没有了这种调度能力,那就丝毫发挥不出明朝的战争潜力,最后就成为了历史上如辽事那样的添油战术。 葬送进去十万,再填补十万新的,再次葬送,再填补…… 明军不能打吗?不一定,但明军没有了靠谱的指挥体系,没有了组织能力,那种“将十万兵,横行朔漠”的能力消失了。 归根结底,还是老一代能指挥数万人作战的将领纷纷病逝、战死,而新生代的将领没有成长起来,导致辽事败坏。 没有能指挥大军团作战的名将,那么不管朱由检训练出多少精锐,都只有死在辽东这一条路子。 可只有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