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两百二十六章 改革五军都督府(1 / 4)

加入书签

“额啊!!” 十一月初十深夜,当凄厉的惨叫声响起,整个恭顺侯府已经被火光点亮。 数量众多的宛平营、大兴营兵马,在锦衣卫的带领下涌入了恭顺侯府,将所有大小门纷纷贴上了封条,随后开始进行家产的查抄。 自初代恭顺伯吴允诚归顺,并带着几个儿子为大明开疆拓土算起来,至眼下已经足足享受了两百年,家族也繁衍七代,人丁百余人,奴仆上千人。 只是昨日的繁华于今日破碎,当所有东西都被锦衣卫查抄,而吴氏百余人都被赶到了一个小院落内,并且被锦衣卫锁上了铁链、封上了封条后,所有人都认清了一个现实。 恭顺侯府……没了…… 门外的锦衣卫在抄家抄的热火朝天,而院内的百余名吴氏子弟家眷则是脸色惨白,四肢瘫软。 在他们等待的时候,前往燕山大营的吴汝胤也被人打开大门推了进来。 正当吴惟英、吴惟业两兄弟准备上前询问的时候,却不想吴汝胤忽的看到了惹出这档子事情的吴惟华。 不等其他人阻拦,吴汝胤扯开自己的玉带,随后便凶狠的打在了吴惟华的背部,疼的他哀嚎不断。 “爹!爹!我怎么了……啊!” 吴惟华试图躲避,却被吴汝胤用沉重的玉带抽打,背部不过三五下便开始映红,旁边人更是被吓得不敢上前。 吴惟华的生母想上前阻拦,却被吴汝胤一把推倒,随后追着抽打吴惟华,并发泄式的吼道: “此子该死!此子该死!” 宛若雄狮在狮群之中发怒一样,所有人不敢动弹,而等吴惟英和吴惟业反应过来,上前将吴汝胤拉开时,吴惟华已经被打的口吐鲜血,不停的向门口爬去。 “爹?!您怎么了?!为什么锦衣卫要来抄家?!” 长子吴惟业疯了般的对吴汝胤吼叫着,不顾礼节,但此刻吴汝胤却仿佛没了魂一般的瘫软在了地上。 完了……一切都晚了,两百年的恩宠繁华都将烟消云散,吴汝胤此刻只希望齐王殿下白天的决定已经是最后的决定。 抄家、流放云南…… 抄家惨吗?惨!但跟一般的抄家比起来,白日里朱由检亲口答应的吴氏抄家待遇已经是法外开恩了。 普通人以为抄家这种刑罚只是没收财产,但实际上抄家的“家”指的是家产和家人。 被抄家者的妻子,儿女,家人,牲畜,产业全部被没收入官。 年轻女性待遇好点的被卖进妓院,差的直接发配军营,当军妓供士卒玩弄更是常见。 在古代娼妓的主要来源之一就是抄家,男童幼女年轻女性会被变卖到妓院,这样的待遇是抄家之中最为悲惨的。 可吴汝胤是幸运的,因为吴汝胤不像先前在辽东搞事情的辽商们那么惨。 对于他,朱由检只说了抄家,流放云南,而没有说抄家充军、流放云南。 两字之差,待遇却是天差地别,此刻的他,只希望能保住吴氏的最后一点颜面,至于那个不孝子吴惟华,他已经不再关心了…… “爹!三弟到底做了什么?” 此刻、吴惟业和吴惟英还在追问吴汝胤,但吴汝胤却勉强提起了一丝精神,悲戚大笑道: “做了什么?你们自己问问他!他做了什么!才让我吴氏二百余年声誉毁于一旦!” 一想到吴惟华做的那些事情,吴汝胤又气上心头,抓住染血的玉带,猛地起身向着重伤爬行的吴惟华走去。 当着吴氏上百人的面,他发泄般的挥动玉带。 一下……两下……三下…… 起初吴惟华还能呼痛,但到了后面便不再动弹。 直到吴汝胤头发散乱,吴惟华已经成为了一具尸体,而吴惟华的生母这个时候也发了疯般的冲了上来,抱住了吴惟华的尸体,放声痛哭。 吴汝胤似乎用光了力气,一下子跪在了地上。 不过、当他跪在地上的时候,门外锁链发出了声响,随后铁链被打开,火光出现。 吴汝胤看不清来人,连忙爬着上前,满身狼狈道: “诸位上官,请让我再见殿下一面!再见殿下一面吧!” “……”无人回话,这时吴汝胤才抬头看去。 只见此刻一个内廷的太监站在门檐下,吴汝胤定睛看去,却是不该出现在这里的司礼监秉笔太监刘若愚。 “刘公公!您帮我向万岁求……” 吴汝胤本以为救星来了,刚准备求救,但却见刘若愚直接丢下了一个拳头大小的布袋。 “万岁说了,勋贵之事交由齐王殿下做主,更何况吴惟华走私军械,暗中资助北虏,恭顺侯府合该如此处罚。” “这布袋中的一切、算是万岁给予侯爷最后的一点礼物吧。” 说罢、刘若愚转身便走,而头磕出了暗红印子的吴汝胤却呆愣在了原地,不知所措。 也就是这时、恭顺侯府上百口人才知道了,他们究竟是为什么落得了被抄家的结局。 走私军械、私通北虏,这两条任意一条罪状,都足够夷三族了,皇帝只是抄家,已经算法外开恩了。 众人醒悟了过来,而吴汝胤却呆愣的捡起了布袋,打开一看,里面是沉甸甸的黄金,以及一张折起来的油纸。 吴汝胤只看一眼,便知道这是地契和十两黄金,而当他将地契展开后,上面所写的五百亩一瞬间便湿润了吴汝胤的眼眶。 他倒也不是因为这五百亩地而湿润眼眶,而是对皇帝的举动和自家儿子的不忠不孝而感到了羞愧。 只是、眼下说什么都晚了…… ———————— “如何……” 在吴汝胤认命的不久后,被派出宫外的刘若愚回到了坤宁宫,并见到了龙案后的朱由校。 在龙案不远处,是躺下已经入睡的张嫣,而她这几日也到了临盆的时候,朱由校更是寸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