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二章 东宫讲师(2 / 4)
金铉看过了那些奏疏,发现朱由检在监国处理奏疏时,往往都会将“万岁”作为开篇,每每都是“万岁与孤……”作为开头。 奏疏的处理内容的回执中,每份奏疏也都有送往司礼监的批注。 也就是说、即便朱由检监国,他处理过的奏疏实际上如果不写他的名字,不用他的自称,旁人根本就不知道这份奏疏到底是齐王处理的,还是皇帝处理的。 变相来说,朱由检是在让功。 看完了这些奏疏,金铉便不再觉得齐王朱由检贪恋皇位,甚至他在奏疏中也看到了许多朱由检对于藩王革新的处理。 在那些处理中,金铉是可以明显看到,朱由检很上心一些藩王就藩的事情,而他本身就是藩王中的一员。 也就是说、朱由检并没有想过留在大明,而他眼下留在大明,不过是为了稳定局势罢了…… “殿下、金讲官,马车准备好了……” 涂文辅的话将金铉拉回了现实,他看了一眼涂文辅,作揖回了一礼,随后跟在朱慈燃的身后走向了东宫大门。 涂文辅看着他的背影,笑容渐渐变冷,而这时的李朝钦也走了上来道: “表面功夫做的不错,可内心还是瞧不起咱们这些阉宦……” “这人不好对付,任由他教导太子,恐怕日后……”涂文辅话说三分,但李朝钦却懂得其中意思,对此他也不由皱眉道: “选他做太子讲官,是万岁定下的事情,况且他身后还是燕山和齐王,你我人小位卑,无法奈何他。” “唉……”涂文辅闻言也叹了叹气,随后只能摇头和李朝钦一起跟上了金铉二人。 金铉扶着朱慈燃上了马车,而他则是站到了车窗一旁。 “先生不上车吗?”朱慈燃懵懂询问,而金铉却作揖回礼道: “下官是外臣,在内外廷中,只有万岁和几位殿下才能乘坐车舆。” “那齐王叔也能吗?”朱慈燃来了兴趣,金铉也很耐心的解释道: “齐王殿下是万岁至亲,又是亲王,不仅能在外廷之中乘坐马车,还能乘坐象辂。” “这样啊……”朱慈燃点了点头,然后就趴在车窗和金铉有一句没一句的闲聊了起来。 “先生,内城好玩吗?” “内城之中,生活的大多是京城之中的权贵和富商,以及各级官员,少了些民间的烟火气……” “那我们能去外三城吗?” “外三城鱼龙混杂,殿下尚年幼,等殿下大一些的时候,下官再带殿下去。” “那我什么时候能去京城外?” “需要殿下再大一些……” “多大才能去京城之外?” “等殿下束发(十五)的时候,下官再带殿下去……” “先生会像其他先生一样被换走吗?” “这要看万岁……” 师徒二人往来交谈,很快马车就抵达了东华门,而东华门这边,已经有十余名锦衣卫和百余名宛平营的士卒等待了。 金铉刚刚带着朱慈燃走出东华门,锦衣卫中的百户便上前递出了齐王府的令牌,而金铉接过之余,对方也道: “受李指挥同知指令,我等前来拱卫殿下。” “多谢……”金铉闻言将令牌递回,随后在这百余人的拱卫营,带着朱慈燃在内城之中游逛了起来。 虽说历朝历代中盘剥百姓的朝廷不在少数,但是明代中后期的统治者却进行了很好的革新。 到了天启年间,朱由检上疏取消辽饷,免除数种杂项后,实际上许多百姓的生活还是比较滋润的。 这时的百姓也要为国家的事务进行义务服役,但是按照朱由检制定的政策,即便是服徭役,那官府也得支付每日五文的薪金。 银钱并不多,但最少不至于让服徭役的百姓白干。 同时、这样的规定也让许多不敢违纪的官员,减少了让百姓参与徭役的几率。 因此、即便是内城,但实际上还是可以看到许多来内城闲逛的百姓。 更有许多百姓,虽然穿着不行,但依旧在内城购置了房屋。 过往来人中,许多人都好奇的看向朱慈燃的车队,金铉等人也并没有呵斥。 晚明的社会风气逐渐开放,没有了明初那么多规矩,私下偷偷穿官服,赐服,以及买头盔的人络绎不绝。 北京的商业交易在万历时期称不上大明前五,但随着御马监皇店、以及天津船厂的各种机构崛起,新增的就业岗位让京城增加了大量的人口。 “殿下、您知道京城有多少百姓吗?” 金铉在行走间,对马车上的朱慈燃询问,而朱慈燃闻言愣了愣,挠了挠头苦恼道:“娘亲说过,但我忘了。” “至今岁,一共有一百二十七万余人……”金铉教导着,并提醒道: “这一百余万人中,有八十余万住在京城四城之外,而能住在京城内的,只有不到五十万人。” “五十万人中,南城有近二十万百姓,东西各十万,而内城十万有余。” “内城的这十万人,实际上已经是大明最富硕的百姓了……” 金铉说着,而朱慈燃也看了看街道四周。 有余京城周边增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因此京城的商业也发达了起来,甚至有超过南京城的迹象。 在内城街道两侧,许多人推着挑货的商贩行走于街头巷尾,朱慈燃看着一名卖油郎,指着他说道:“先生、这人挑的是什么?” “传他过来……”金铉看向旁边的锦衣卫,而这锦衣卫闻言也叫住了卖油郎。 那卖油郎被吓得呆愣在原地,随后在锦衣卫的叫喊声中,挑着沉重的油壶走了过来。 他将扁担上的油壶轻轻放下,随后就准备跪在地上,不过金铉却道: “站着回话就行……” “是是……是……”卖油郎被吓傻了,而四周百姓也看向了这边,想知道能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