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454章 地为弃地,而国谁与共守(1 / 2)

加入书签

自仆散揆渡淮以来,短短数日之内,连克颍口、安丰、霍丘,兵临庐江、含山、和州,锋芒正劲,直趋长江。千里州邑,混然一区,烟火相望,无有扞蔽,胡尘猝起,星飞云散。

南宋官军之中,虽有何、姚那般只知占星卜卦或未战先怯的庸才,亦有田琳、厉仲方等等一旦接防就拒敌于千里之外的骁将,前者早在今年六月便与小秦淮合作夺取过寿春,近日与李君前二度合作、戍守庐江,立竿见影地制止了仆散揆所率金军的摧枯拉朽;后者不仅是绍熙年间的武举第一人,更还运筹帷幄、多谋善断,虽说林阡才在含山与他熟悉了半日,便觉得手里的刀一下从普通变成了饮恨。如此,既驾驭到神兵,又修复了情报散揆之于他的优势便一去不复返,宋军也总算在江北慢慢站稳了脚跟。

然而,接下来一触即发的和州之战,怎么看都是空前的举足轻重作为江淮水陆之要冲,和州左控昭关,右挟长江,天门峙其南,濠滁环于北,东与建康相望,西与含山接壤,地位本来就是重中之重;更何况受前面这一系列战事影响,下一战无论何处都是金宋双方都急需、渴求的,宋军卯足了劲要还击、雪耻,金军鼓足了气要追歼、决胜。所以,不管林阡或仆散揆,都势必倾尽全力。

这样的一个紧要关头,军队也好,民众也好,都不可能完全以小秦淮马首是瞻,林阡自然是非得去拜会那位建康府知府兼沿江制置使叶适不可,本想着等战事轻缓些、见缝插针连夜去后方,谁想他竟带病亲赴前线,实在是出乎林阡意料。

“你忘了么,文暄师兄的抗金之念,都是受这位叶老伯言传身教的。”吟儿说,她不意外。

“别叫叶老伯,叫叶大人……”林阡赶紧提醒她别再自来熟,比如像对程凌霄一样见个面就拜了师……

他俩一路与因伤退居二线的十当家谢峰一并前往叶适伯侄所在,沿途所见,都是流徙的淮民惶惶无所归宿。

“只恨朝廷一向主和派居多,数十年来疏于边防建设。在突然决定北伐之前,千里边疆都毫无守备。”谢峰叹息。九年前,吟儿给这个沉默寡言的十当家起了个外号叫“不言谢”,他如今看到这些颠沛流离也禁不住心中愤慨。

“两淮一旦被金军入侵,仅仅是楚州、盱眙、安丰、庐州等郡县,可能就有二三十万家,慌乱逃奔、渡江求活。”林阡说,这些民众是他要见叶适的最大缘由宋军在抵抗金军的同时一个最大的任务就是确保民众的性命,然而,民众理应还要有人在长江南岸收容、安抚。

步步靠近长江北岸,淮民正比平时稍微有序地渡江,见状林阡等人都觉心安。林阡心忖,会面之处在这里,说明叶适和他想得一样。官军义军一心一念,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关。

远远就看到叶文暄长身鹤立,在一干官将里显得卓尔不群。今年三月林阡和他稻香村一别,后来只在掀天匿地阵中神交,至今已有七个多月没见,期间林阡辗转了大半个金国,叶文暄也同样参与了开禧北伐。

然而,叶文暄却在宿州之战目睹了当地官军对义军首领南龙的妒恨射杀,没制止得了郭氏军阀的刚愎自用、断送战机、任由他们为求自保出卖了前去救他们命的副将田俊迈……险些对“聚合官军和义军”这一任务失去信心的他,所幸后来在灵壁遇到了毕再遇,终于拨云见日、重整旗鼓,那一战,他协助毕再遇成功击退了金军,也促成了官军义军的一体。

从那一战开始,叶文暄夫妇便一直奔走于两淮,致力于庙堂之高和江湖之远的共融。成效显著,不得不说两淮地区的官军虽然也有混吃等死、尸位素餐的,但对义军的态度从来都是欢迎、热情、甚至听令,东线的战斗从一开始就不像西线那般波云诡谲、中线那般相互陌生。

“盟王,盟主……”身材高挑的冷飘零,也和叶文暄一样令人很好辨认,她不经意间一回头,恰好看到林阡吟儿一行三人,当即就飞身下船来迎他们。

叶文暄一喜转头,虽然没离开他身旁老者身边,一颗心也眼看着是飞过来了。船头老者本来还在说话,叶文暄低头说了几句,得他允许便立刻下来,后面还跟了好些官将,他们一脸小弟痴迷状,明显是对林阡久仰大名。

“唉,原本可以凭楚州之战成为两淮民众之信,谁料走火入魔,功名毁于一旦,实在可惜可叹。”那老者转身来,在船上与林阡遥遥相见,只是轻轻向他点了点头,并不傲慢,语气却带着苛责,正是水心先生叶适了。

“叶大人。”林阡当即向他见礼,吟儿一愣,嘀咕“就知道和朱熹打对台的人不会有好脾气……”

“他没说错啊……”林阡赶紧按住吟儿头,吟儿一脸堆笑“叶老……”

林阡知道,这老学者说得一点都没错,但凡自己在两淮民众心里有一点威信,哪怕三成像骁将们对他这样,此刻淮民也不至于慌不迭地渡江而逃,而他只能任由着、确保着、迁就着他们逃,这五天来有些时候连胜仗都宁可舍弃了不打。

“据说毕再遇、赵淳和你一样的战法,宁可固守楚州、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