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四章 可怜无定河边骨(1 / 2)
曲江之畔神机营的驻地静悄悄的,唯有留守的后勤兵卒将校场上的积雪堆堆的堆积起来,在校场上形成座座“雪山”,整个营地静谧而空旷。 大部队仍未回来? 房俊有些诧异的抬头看了看天色,觉得有些意外,想了想,并未进入营地等待,而是调转马头,去往城西的金光门外等候。 待到房俊赶至金光门外的时候,正巧赶上远处神机营踏着积雪逶迤而来。城门外等候已久的家属人山人海,堵在城门外翘以盼,待得神机营到了近前,男女老幼的家属便不停的呼唤自家儿郎的名字,场面混乱而感人。 大抵是兵部传出去的消息吧,房俊对于整个长安城都知道神机营抵达的时间有些疑惑,不过却并不在意。 即未回到营地集结,便意味着此时尚在军中,兵卒不得擅自归家,否则便是触犯了军纪,是要重罚的。不过不得归家,不等于不能和家属说话,些家属在神机营的队列中寻到自己亲人,便开心的呼喊着,被喊着名字的兵卒亦会开心的笑着,向家属挥挥手,示意自己的康健。这些举动往往会引民众阵欢呼,情绪很热闹。 然而有得意,便会有失意。 那些遍遍呼喊着自己亲人的名字却得不到回应的民众,颗心便渐渐的陷入绝望,可他们仍然不愿放弃,宁愿相信自家的儿郎只是落在大后面,他们焦急的翘向盼,心里虽然感觉到了最坏的事情可能已经生,他们的儿郎怕是回不来了,却暗暗祈祷天可怜见。 等到最后部队全部在面前走过,这些失去亲人的民众才不得不接受眼前的现实,他们的儿郎再也回不来了…… 时间,哭泣之声弥漫着整个西城门,呼喊着自己亲人的名字,哭诉着些哀怮的话,悲痛欲绝。 渐渐的,那些安然回到长安的兵卒和亲属,敛去了自家的欣喜和高兴,沉默起来,表达这对于这些失去儿郎的亲属的同情。 自隋末开始,代又代的关中儿郎便离乡背井,转战四方,他们谱写出关中健儿曲曲英勇无畏的诗篇,却也将尸骨埋遍大江南北,漠北塞外。 自古以来,战争便是如此令人无奈,有人生,有人死,有人衣锦还乡,有人埋骨他乡…… 房俊静静的坐在马上,看着面前这出人间悲喜,默然不语。 战争是这世间最愚蠢的行径,却也是最不可避免的手段。别说是这民风愚昧社会落后的中世纪,即便是到了经济腾飞民智开启的二十世纪,战争亦不可避免。 只要有利益的述争,便会有战争的存在。与其说战争是政治的延续,不如说利益才是战争的本源。 和平从来不会无缘无故的出现,更不会有谁施舍。 想要结束这幕幕失去亲人的人间悲剧,就只能继续前赴后继的代代战斗下去,直到用赫赫的兵威,打出个太平盛世! ***** 王沟村,这是骊山南麓的个小村落,亦属于新丰治下,整个村子只有十几户人家,生活在山间处低洼的谷地里。与外界联系的唯有条羊肠也似的山路,此时大雪封山,王沟村便成为与世隔绝的处绝地。 若是放在后世,这样的地方是那些“驴友”最喜欢的,登山涉水来到此处,备足了生活用品,然后静谧的享受番与世隔绝的逍遥写意,没络,没信号,仿佛来到另个淳朴原始的世界,很有番趣味。 然而在这个年代,与世隔绝便意味着巨大的困难。 可能因为存粮不足而饿肚子,可能因为生了疾病却不能医治,可能因为雪灾导致整个村子都被厚厚的积雪掩埋,却无人可知…… 大清早,村里各家各户的烟囱66续续升起了炊烟,低矮的房子有些已然被积雪压得塌下来,左邻右舍都赶过来帮忙,若不能在日落之前修葺完好,这晚上就不得不去邻居家借宿。可是家家都是低矮破败的房子,哪里有空闲可以安置别人? 村里的耕地本就稀少,且大部分都是产量极低的山坡硬地,年到头也产不出什么粮食,却依然要承担各种各样的税赋杂课,负担无比繁重。 这种情况下,当兵吃粮,就算是最好的条出路。 村里从十六岁到五十岁的汉子,全都被征调至各卫当兵,不但能减轻家中的负担,减免税赋,若是旦杀敌有功,积累到足够的功勋成为军官,那可就老天开眼了。 只是可惜,个小兵想要在战阵之上积累到足够的军功,实在难比登天。 王大根家里有三个儿子,除去老大在左卫大营当兵之外,另两个年纪幼小,都在家帮衬着农活,再等两年成年之后,也要走上老大的路子。 日头尚未升起,王沟村所在的谷地寒气森森,积雪皑皑,队兵卒沿着那条羊肠也似的小路,进到村里。 与世隔绝的小村落,平素绝无客人来往,是以这队兵卒刚出现,便被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