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198宣大(1 / 3)

加入书签

魏广德不想在此多留,银子送到就好,他可不想掺和后面的事儿,要是让他代表裕王府去严家那边联系,魏广德自问没那个胆量。

魏广德返回翰林院后,进门就发现今天翰林院内气氛有点不大对,各房的书吏都聚在一起窃窃私语。

其实,魏广德从进门到自己公房这一路上就注意到,沿路几个公房里都是空无一人,往常这个时候大部分人可都是在屋里,要么百~万\小!说,要么打瞌睡。

毕竟已经是六月的天气,外面炎热异常,屋里倒是凉快一些,可就是让人很想睡觉。

魏广德虽然纳闷,可也没停下脚步,径直回到自己公房里坐下。

进门的时候,书吏芦布自然看到魏广德回来,急忙从书吏人群中出来,重新泡了一壶茶送进去。

在放好茶就要出去的时候,芦布被魏广德叫住。

“我出去这段功夫,院里发生什么事儿了吗?你们凑在一起嘀咕什么?”

“嗯,大人,院里没有出什么事儿,大家只是在议论北边宣府那边的消息。”

芦布看到魏广德皱眉,猜到他刚才出去了,可能不知道外面传进来的消息,继续解释道:“先前外面传来一个消息,说上个月开始,宣府那边就已经多次和鞑子在宣府周边发生战事。”

“这个我听说过,上个月好像还向京城示警过。”

魏广德依稀有点印象,听谁说过这事儿,也不知道是张科还是谁说的。

现在大同、宣府的明军已经有这个习惯了,一旦发现大队鞑子骑兵,必然要向京城预警。

这也是嘉靖二十九年“庚戌之变”闹得,当年鞑子攻打大同不成,选择绕道进攻明朝,结果兵锋直抵怀柔、顺义,甚至差点攻下通州,把北京城可是吓得够呛。

自此以后,边镇发生战事,边镇主将要做的头一件大事就是向北京城预警,也是被整怕了,甚至这股风气已经蔓延到了辽东一线,广宁、山海关等地发现鞑子都会向北京城急报。

不过说出话来后,魏广德就悚然而惊,“你别告诉我,鞑子又打进长城了?”

因为北京特殊的地理位置,魏广德进翰林院以后,虽然大部分时间都用来看道家典籍,可也抽空看过关于北方蒙古的相关记载,至少他搞清楚了现在所谓的蒙古鞑子并不是他理解的那种。

以前在江西的时候,或者说后世,其实也没有对这个时期蒙古的势力分布有过太详细的介绍,所以在大部分人看来,蒙古人平时就是分成一个个大小不同的部落,一旦发生战事就会在大汗的金顶大帐或是黑色大纛下集合,对敌人发起进攻。

不过魏广德在看了翰林院收集的有关资料,特别是边关送来的各种文书后发现,他以为的蒙古这个时候其实和大明接壤的是三股势力,而且似乎还是相互不怎么对眼的势力。

其中最弱的一股势力,曾经也是对明朝威胁最大的一股,那就是所谓的小王子部落,不过现在的小王子部落已经是鞑子中势力最弱的一股,他们的居住地也已经迁移到了辽东那边。

而宁夏、延绥、太原和大同死镇包围中的河套地区,盘踞的蒙古部落势力只是略强于小王子部,属于中流,这股部落就是吉囊部。

鞑子势力最强大的,无疑就是制造了“庚戌之变”的俺答汗部,他们在小王子部和吉囊部之间,正面面对的就是大明重兵保卫的宣大防线,即大同、宣府一线。

听到芦布说起鞑子,魏广德一下想到不会是俺答部又打进长城来了吧,所以有点失态。

别看魏广德上过战场,可是北边打仗和那边剿倭可不是一回事。

最起码,明军对倭寇还是占据数量优势的,武器差距也不大,主要还是训练这一块有点跟不上,最主要的还是士卒没有敢战之心。

开玩笑,饭都吃不饱,你还让人卖命,可能吗?

而在北地,蒙古骑兵的威名,别说大明朝,就算是到了后世还是广为流传的。

最起码魏广德就知道,蒙古铁骑一度打进欧洲,兵锋直抵多瑙河流域。

可以说,在两百年前,蒙古骑兵是这个星球上最强大的战力,没有之一。

现在,魏广德最想知道的,就是这帮人的后裔不会真打进长城了吧,要是那样,京城是不是又要搞戒严了。

“不是鞑子打进长城,是宣府那边报功,说是最近几次交战打败了俺答部......”

芦布开始在那里絮絮叨叨说出他听到的消息,自年初以来,俺答部数次南侵,特别是大同总兵岳懋率所部兵马巡边,驻守在灭虏堡的时候遭遇俺答部万余骑的围攻,岳懋战死,所部大溃,让整个宣大防线动摇。

朝廷紧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