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1还书(1 / 3)
惊蛰,又名“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 惊蛰反映的是自然生物受节律变化影响而出现萌发生长的现象,时至惊蛰,阳气上升、气温回暖、春雷乍动、雨水增多,万物生机盎然。 进入二月以后,京城气温回升较快,渐有春雷萌动。 “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实际上,昆虫是听不到雷声的,大地回春,天气变暖才是使它们结束冬眠,“惊而出走”的原因。 和去年差别很多,魏广德这会儿已经换下棉衣,去年这时候他还裹的严严实实的去参加会试和殿试。 “轰轰.....” 天空春雷炸响,不多时绵绵细雨落下,把这座大明帝国的心脏笼罩其中。 时间已经悄然进入四月,时不时天雷炸响一开始还会把魏广德吓一跳,今年京城的雨水看样子有点多。 当然,这雷声过后,下不下雨也是说不定的,有时候有,有时候就是响半天雷就是不下雨,也就是民间说的“光打雷不下雨”。 这样的情况多遇到几次,魏广德也就见怪不怪。 进了翰林院,魏广德在公房坐了一会儿,喝了口茶就去了检讨厅检查抄录的《孝宗实录》,翰林院没事,虽然魏广德已经升职成为编修,可是工作还是没有变的,只是从学习变成了协助。 现在抄录完成的这册书是第三卷,已经几次修改,魏广德粗粗翻阅了下,之前提出的几处需要修改的地方都已经改好,应该算是完成了。 “很好,你们继续后面的书册吧,这本书我拿回去看看,没有差错我就送到吴学士那里。” 魏广德对几个检讨说了声,就带着书离开了检讨厅,回到自己公房,一边喝茶一边翻阅。 没多一会儿,魏广德就把书大概看完,毕竟之前已经看过几次了,也修改过几次,对书中的内容他都已经能背诵出来了,虽然做不到倒背如流,其实能做到也没個卵用。 看着没错,魏广德拿起桌上的茶喝了一口,随即拿着书就出门到了吴清那里。 “吴学士。” 魏广德通报后进门,还是恭敬的给吴清行礼道。 “广德来了。” 吴清放下手里的书,看着魏广德手里也拿着本书,自然也猜到来意,“第三卷改好了?” “是的,学生检查了,几处错误都已经修改。” 说着魏广德就把手里的书送到吴清那里。 吴清接过来简单翻开看了看,点头笑道:“那好,我下午再仔细看看,如果无误我就入档,剩下的书你还要催催,那帮人,抄书也能抄错了。” “学生明白。” 魏广德立马点头,上次这书有几处错误就是抄录跳行,还好魏广德之前看过原稿,不过印象不深,找到吴清又核对才确认确实抄错了。 “学士这是在看什么书?” 这时候,魏广德就看到吴清身前他刚刚放下的书,黄色书皮。 这年头的书,大多是清、灰色书皮,也有用其他颜色书皮的,但都比较少,且大多是不入流的小说才使用。 问出这话,魏广德就感觉有点失言了,在他的理解里,吴清怕是在看市面上流传的各类小说消遣,打发时间。 最早魏广德为翰林院生活准备的道家经典已经被他丢在一边了,那些银子算是打水漂了,实在是生涩难懂,人都看晕了。 “这是我从文渊阁里借出来的一册书,一会儿要给送回去的。” 吴清随口回答道。 听到吴清说是文渊阁里的藏书,魏广德顿时来了兴趣,凑过去看了眼书皮,左上角四个大字引入眼帘。 “《永乐大典》?” 看到那四个字,魏广德不自觉就念了出来。 “是啊,这是《大典》中一本记录‘史’集的书,我借出来看看。” 《永乐大典》这书,魏广德自然听说过,倒不是前世,而是在当下,不少读书人都为不能目睹这本旷世之书而感到遗憾。 《永乐大典》是明永乐年间由明成祖朱棣先后命解缙、姚广孝等主持编纂的一部集中国古代典籍于大成的类书。 成书之时,初名《文献大成》,后明成祖亲自撰写序言并赐名《永乐大典》。 永乐元年,朱棣登基后雄心满满,为了彰显自己的文治武功,决心修一部巨著彰显国威,造福万代。 修此书宗旨是“凡书契以来经史子集百家之书,至于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