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7密疏(1 / 3)
. 「你看陛下当朝,可有大臣可以独揽朝政,虽然严嵩受宠,可是还有徐阁老入阁牵制,还有吴山吴尚书、杨博等人在朝堂形成一股力量。 要想朝堂保持稳定,非两派可以驾驭,而是要形成一个三角关系。」 说道这里,魏广德不知不觉把后世的「三角形稳定性」的理论搬了出来。 「如果朝堂上重臣只分成两派,届时会出现什么情况,那就是左右倾轧,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 陛下虽然常居西苑,可是依旧可以对朝廷如臂使指,根本原因就在于此,严首辅实力最强,徐阁老实力次之,徐阁老为保持和严首辅的抗争,只能拉拢吴山、杨博等第三方实力。 看似还是两派争斗,可实际上却代表稳定,任何一派都不能力抗另外两派的压力,这就是其中的精髓。 任一一方提出的策略不对,自然就会遭到另外两股力量的反对,不管争斗的是什么,至少都能代表绝大部分大臣的看法,这就能保持朝堂的稳定。」 魏广德说完就闭上嘴巴,裕王则是在皱眉深思,连带着殷士谵和张居正也是若有所悟的样子。 好在,这个时候的王府里的属官们,都还没有真正进入到朝堂中,还没有形成自己的派系,如果有那也就是张居正所在的徐阶派系。 可是在这里,他们三人头上都顶着的帽子却是:裕王的潜袛之臣。 这时的三人,都还是以教导裕王为第一目的,还没有为自己的利益进行考量,否则魏广德的话怕是立马就会遭到反噬。 当然,如果高拱在这里,魏广德就绝对不会说出这些话来。 好半天,裕王才支支吾吾的说道:「善贷的话很有道理,孤还要回去好好想想,太深了。」 裕王能理解就好,这也是魏广德为将来可能面对高拱一言堂而提前准备的伏笔,至少到那个时候,裕王应该不会无条件信任、支持高拱才对。 裕王的话也唤醒了还在沉思的殷士谵和张居正,两人都微微点头。 「欲三分鼎,连衡合从,也宜以时定。」 张居正嘴唇微动,念出《后汉书》中的一段话,这其实就是三足鼎立的出处。 之后,殷士谵也开口说道:「善贷的话很有见地,不过,我觉得,善贷是不是和宫里联系下,问问陛下是否对礼部和吏部尚书已有人选。」 殷士谵这话,自然就是要他们面对现实了。 嘉靖皇帝已经拿掉两个尚书,而这两个位置自然不能长期空悬,必然要安排人上任才对,可是派谁出任,这才是关键。 现在已经不是说为谁争取机会上位,之前魏广德就说了,貌似这次嘉靖皇帝是有备而来,或许陛下心目中已经有了人选。 在这个时候,自然就不要乱伸手了,免遭陛下忌。 …. 「对,正甫说得极对,若父皇有了人选,我们就要全力支持才是。」 裕王这时候开口接话道。 魏广德点点头,「臣知道了,下去就问问。」 就在裕王府中还在商议的时候,头发花白的严嵩正慢慢走入永寿宫大门,他手里捧着一份奏疏。 这样的情形,永寿宫门前的小内侍倒是很惊讶,什么奏疏还用当朝首辅大人亲自送来,怕是又有军国大事发生了吗? 按照惯例,外廷的奏疏可都是走司礼监的,不会直接被送到御前。 只有在永寿宫里呆的时间比较长的太监、内侍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儿,应该是严首辅有密奏给皇帝,毕竟可没有边关告急的消息传来。 大明的官员,正常的上奏流程就是把奏疏送交到通政使司, . 这样的上奏是公开的,通政使司会抄录一份存档,原件本应交司礼监呈送御前,只是这样的题本制度后来被改成内阁票拟制度,已成惯例。 但是除此以外,官员还有上密奏的一个方式,这就是直接送到皇帝手里。 接收奏疏的不止有通政使司这个衙门,其实京官会把密奏投入会极门,会极门也会把密疏情况登记在案再转呈至内廷文房会将它们快速的送到司礼监进行处理。 不过这都是对普通大臣的接收奏疏的程序,对于内阁阁臣来说,「内阁密揭,用文渊阁印缄封进御,左右近侍,莫能窥也。」 内阁阁臣有一套独立的密奏制度,进呈密疏可以不用通过宦官的司礼监和文书房之手,而密疏一般都是留中不发,所以明史中有载,「故事,阁臣密揭皆留中。」 所以,在后世的历史教科书上写着这样一句话,清朝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