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2积木为柱法(2 / 3)
> 建大殿的大料不足,可建造普通宫殿的材料,工部却是准备充足,三大殿没有用上,全部用在永寿宫里了。 有人有料,自然建造速度飞快。 “早知如此,还不如我上奏,毛遂自荐我来做成这事儿。” 听完李芳道出来龙去脉,魏广德不由得惊呼道。 “谁说不是呢?这不是现成的功劳,都让徐阁老白捡去了。” 李芳也是附和道。 “严阁老还真是老湖涂了,居然忘记三大殿工程,还有那里的匠人和材料。” 魏广德不得不感叹,上了岁数的人,始终还是没法和老当益壮的比,这就是明证。 说不得,那会儿徐阶既在心中偷着乐,又担心严嵩想到三大殿的事儿,出来抢功劳。 这些消息,魏广德他们不专门打听肯定不知道,可内阁却是知道此事的,虽然有些好奇严世番怎么也没有想到,白白便宜了徐阶。 他哪里知道,严世番那时候正在考虑完善自己心中的计划,心根本就没用到重建永寿宫,讨好嘉靖皇帝这事儿上。 和李芳分开,魏广德往回走还在想这事儿。 现在徐阶的表现入了嘉靖皇帝的法眼,怕是真的已经不在乎严嵩了,反正有了能办事儿又听话的人。 西苑永寿宫在短短三个月就完工的消息,很快也传遍了朝野,京城官员们听闻此事无不是诧异莫名。 实在是太快了。 ...... 西苑,永寿宫。 嘉靖皇帝此时也正在重建的永寿宫里查看,和之前他居住的宫殿相比,现在的永寿宫完全是崭新的,自然让嘉靖皇帝连连点头,高兴不已。 “好,很好,非常好。” 看到各处都保持原貌,嘉靖皇帝丝毫没有拘束之感,心中欢喜自是无法用语言来描述。 看看四周,又不觉抬头看向屋顶房梁,以前是整块的木料,现在虽然凋梁画栋,可是依稀可以看出和以前些许不同。 “工匠可在。” 嘉靖皇帝来看永寿宫,不仅是徐阶从内阁急急赶来,工部尚书雷礼也来此,连带着还把重建有关的官员、匠人都全部召集,以备皇帝垂问。 嘉靖皇帝这个问题,让身为太监提督的黄锦也答不上话来,不过却难不到徐阶。 “陛下,工匠首领徐杲就在此。” 说着,徐阶挥挥手,让身后一个穿着灰袍的匠人上前答话。 中国历朝历代皆是重道轻器,匠为末业,匠役至微,这灰袍匠人上前答话时浑身都在颤抖,也不知道是激动的还是吓的。 不过嘉靖皇帝这会儿心情好得很,抬手指着房梁问道:“那处似和以前不同,是为何?” “皇上,宫殿使用梁柱难觅,所以小民是以积木为柱法搭建拼接起来的。” 那匠人跪在嘉靖皇帝身前,头也不敢抬,就匍匐于地答道。 “积木为柱法?” 嘉靖皇帝轻声念叨一句,“详细说说。” 显然,嘉靖皇帝被匠人的答话引发了兴趣,所以继续开口询问道。 “这个.....” 徐杲有些为难,不知道该不该说给皇帝听,倒不是他担心自己所建宫殿有什么质量问题,事实上他对自己的技艺,对自己所建房屋那是有十足信心的。 之所以有担心,其实也是因为自身,他身穿灰袍就能看出,他不是官身,而仅是工部的一名匠户,虽然大家都叫他大匠,可毕竟就是个匠户。 在皇帝面前,有自己说话的份吗? “陛下问,你就说。” 兴许是看出徐杲的为难,徐阶在他身后开口说道。 “正是,陛下问话你就好好答。” 雷礼也在之后说道。 “所谓积木为柱之法,我小民根据一些现实情况,在上品材料不足的时候,用中品材料补足的一个方法,其实就是将小块木料用榫卯、包镶等方式拼接在一起,外观看起来浑然一体.....” 说道技术,徐杲还真不触,毕竟他家里世代都是木匠。 徐杲,本是扬州匠户出身,其家传绝技主要是木工中的所谓“大木作”,也就是木构建筑的设计与施工。 他这样掌握大木作本事的人,在扬州那富商云集之地,也是混的很好,之所以被叫到京城来,也是因为他精湛的技艺。 嘉靖三十六年紫禁城里的奉天、华盖、谨身三座核心殿宇、连同其他一些附属建筑,都在一次大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