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54. 第五十四章 黑火-药首次挑战封建制(2 / 7)

加入书签

听到他的想法,梁萤赞他是个小聪明。

但是箭杆相对较细,如果要在上面装火-药,携带的量并不多。

赵雉开动脑筋,通常箭杆是由木头或细竹制作,倘若在箭杆上捆小竹筒装置的火-药筒,点燃绵线后射击出去,哪怕携带的火-药再少,它的爆破力都是相当厉害的,引燃粮草或帐篷那些东西已经足够了。

梁萤觉得可以尝试。

人们在把三种粉末配比妥当后倒进石臼里,分次添水拿木棒进行搅拌,不能太稀,也不能太干。

若是搅拌得太稀,晾干水分需要很长时间;若是搅拌得太干,就没法充分让三种不同物质彻底均匀融合。

只有它们相互结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爆炸的效果才是最佳。

梁萤在记忆里搜索。

以前古人制作的火-药应该都是粉末,那种制作方式的危险系数是非常高的,现在采取欧洲那边的加水颗粒制作方法,应该要好得多。

不过在把它们捶打磨成颗粒时危险度仍旧很高,一旦沾染火花,甭管你多大的能耐,直接上天见佛祖。

故而她每道工序都盯得紧,出不得分毫岔子。

做到木桶上的引线需要大量绵线,为了防止绵线引燃后在抛投途中熄灭,引子必须做得粗壮才好。

郡内有抛车,他们对抛车进行实践。

把黑火-药加上木桶的重量估算后,捡同等重量的石头进行抛投,以此推算石头在抛出到落地的时长。

因着古代没有钟表,用的是滴漏。

从抛起到落地,总共滴下多少水滴,经过反复演练,记录每一次的落地水滴数量,直到它们的水滴数都相近为止。

每一步的测算都非常严谨,全靠实践的数据说话。

不仅如此,为了测试绵线引燃后在抛投途中是否会熄灭,他们做了很多种粗细的引线,把它镶嵌到装满着石块的木桶里,进行引燃投放。

有些绵线在半空中就熄灭了,有些落地后熄灭,各种反应都有。

他们用排除法去检验合适的引线。

最后经过反复试验,才找到能从头到尾都不熄灭的引子。

这还没完,从抛起到落地是有时间段的。

如果绵线留的长度太长,落地还没有炸裂,那它极有可能被人为掐灭,所以还得推演出合适的预留长度。

赵雉虽然没有文化,但在军事上的态度非常严谨,是彻头彻尾的工科男逻辑思维,对各项数据记录把控得特别精准,甚至有些变态。

梁萤都有点受不了他。

那家伙是狂热的军事份子,对火-药的兴致极其浓厚。

为了测试在箭杆上装置火-药筒,他截取手指头长的细竹筒烘干,用绵线做引,把黑火-药装置进竹筒里,封口处用少许猪油蜡封上,形成一个封闭的空间。

那家伙也忒是讨厌,在山上看到一个硕大的马蜂窝,便拿它们试手。

对准目标后,由程大彪点燃绵线,只听“咻”的一声,箭矢带着火-药筒射击而出。

在箭头击到树干上的马蜂窝时,只消片刻,火-药筒爆破,发生刺耳的声响,那马蜂窝顿时被炸得四溅,起了火。

蜂窝里头的马蜂死了大片。

呛鼻的硫磺味弥漫而出,也有少许几只命大的飞了出来。

程大彪赞道:“这东西厉害,若是投到粮草或营地里,只怕跟鬼敲门一样。”

赵雉也很满意这样的效果,不禁对梁萤那颗脑袋瓜佩服得五体投地,居然能从炼丹方士手里得到启发,弄出这么个玩意儿来。

起初他还有些怵俞州的五万兵马,如今倒是盼着他们来攻城,好试一试手里的东西。

待到过年时,两人才回太守府跟赵老太团聚。

他们制作黑火-药非常隐秘,连李疑等人都不太清楚,只晓得个大概。

这两日派出去的平头回来,说确实有在俞州打听到那边有图谋临都的小道消息,但具体发兵情况并不清楚。

梁萤担忧那边出岔子。

赵雉说道:“我亲自过去守城,这边有奉三看守,我也放心些。”

梁萤:“郡里有李疑,我也随你去。”

赵老太劝说道:“阿萤还是留在这边为好,倘若临都没能守住,你至少也安全些。”

赵雉:“阿娘说得是,你们留在永庆,我心里头也踏实。”

梁萤看着他,“那你小心些。”

赵雉点头。

这次过去他只带了一千兵马和九只火-药桶,去奔赴那未知的前程。

赵老太站在城门口相送。

她自知那小子在刀口上舔血是习惯了的,但心里头到底忐忑。

在赵雉临行前,她不禁想起江原发生变故的那天晚上,忍不住道:“儿啊,我可等着你平安回来挣钱给我花呐。”

赵雉笑道:“阿娘且安心等着,儿还得回来给你养老送终呢。”

赵老太“嗳”了一声,到底舍不得。

梁萤挽着她的胳膊,不发一语。

赵雉头也不回地走了。

待他们走远后,李疑忧心道:“这一去,不知……”

梁萤平静道:“他会平安回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