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86章 古墓僵尸和地府阴司(1 / 2)

加入书签

不难看出,叶知秋和杨曙的确认识。 两人不当我存在,越说越起劲,叶知秋说着一千多年的事情,帮助杨曙恢复记忆。 我有点忍不住,打算两人的聊天。 “两位,能否告诉我,你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这个墓的主人是谁?我怎么感觉你们两个是同一个朝代的人。” “可以这么认为……但如果按照死亡时间来算,我比兆光道长死的早……” 一时间,我突然不明白叶知秋在说啥。 我们三人互相对视,先把所谓的矛盾抛之脑后,先把它们两人之间的关系说清楚。 既然是同一个朝代,那想必对墓室有所了解。 明朝十六个皇帝,也不知道它们两人到底是哪个朝代的人。 一切的一切,都得从墓主人的身份说起。 明世宗嘉靖七年。 东南沿海区域,涌入大量和之国入侵者。 为此,朝廷派出一名武将,命令他把入侵者抵挡在沿海区域,务必守住东南沿海区域的边境。 这位武将名为成夕。 成夕乃是朝廷最年轻的武将,没有之一。 成夕收到命令后,毅然决然带着自己的士兵前往东南沿海边境。 本以为可以速决速战,可没想到,和之国的入侵者对当时的明朝已经有了很大胆的想法,为了争夺领土,和之国的士兵和成夕的士兵了互相打斗、僵持,这一来二去,成夕已经在东南沿海区域驻扎了五年。 五年时间里,成夕守护着东南沿海边境,没有发生过任何一起他国入侵的事件。 然而,得力干将在外奋勇杀敌,朝廷却腐败不堪。 东南沿海边境虽然重兵把守,有成夕担当众人镇守。 可是并不代表其它边境区域镇守稳妥。 和之国的敌人潜入领土,并且进入朝廷偷袭。 敌人早已知晓成夕的大名,这五年时间里,和之国损失了成千上百万的士兵,为此,他们威胁朝廷的大人物下达假命令,让成夕带着人撤出东南沿海边境。 成夕并没有看出倪端,最终上当,带着自己的手下撤离东南沿海边境。 然而,在回去的路上,却遭到和之国的敌人埋伏。 寡不敌众,成夕率领的队伍,惨败在临时的战场上。 成夕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竭尽全力守护国家海域边境,临死前竟然被自己人背刺。 最终,成夕死在敌人刀下。 待朝廷的援兵赶来时,现场早已是一片血腥。 而成夕已经人头落地,身上千刀万剐,可想而知临死前受到死人非一般的折磨。 为了祭奠这位英雄,修建一座举行墓埋葬成夕。 同时,成夕率领的士兵,也被放入墓中和成夕合葬。 在成夕抗战的五年时间里,他的名声早已在大江南北扩散,所有人都对这位武将非常的敬仰,特别是沿海区域的人,专门给成夕打造雕像。 成夕死后,朝廷非常惋惜。 失去了一位得力武将,这是朝廷的损失。 为此,朝廷打算给成夕举办皇室尊亲的葬礼。 大费周章修建一座墓,并且让朝廷御用的风水师设计墓中风水,大大小小的风水阵法加起来,一共十八种。 一旦有活人闯入,必死无疑! 古代人非常的性情,得知一代英雄陨落,不少人为成夕流泪。 因为朝廷的腐败,导致锦衣卫也受到波折。 锦衣卫其中一支队伍中,由叶知秋带队,叶知秋对于成夕的死感到很悲伤,为此,叶知秋和朝廷御用的风水师商量过后,决定和地府签署协议,讲魂魄和身体分离,成为地府阴司,并且守护成夕的陵墓。 由于当时打造成夕的陵墓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 叶知秋悄然无息死亡,不再为朝廷效命,他认为现在朝廷已经没得救了。 倒不如成为地府阴司,照样可以当锦衣卫,只是从阳间换到阴间,这没啥损失,一来可以镇守成夕的陵墓,二来可以在地府呼风唤雨。 阳间的锦衣卫,说不好听点,其实是朝廷的走狗。 地府的锦衣卫,那可是要什么就有什么,黑白无常见到叶知秋都得低头问好。 成夕的英勇事迹已经扩散,名声越大,越有人妒忌。 和之国的卧底早已渗透朝廷,并且在朝廷上有一定的地位。 为了让成夕身败名裂,竟然玷污成夕是叛国小人。 朝廷为了顾全面子,下令摧毁成夕的陵墓。 千钧一发之际,朝廷御用风水师赶在朝廷前面,风水师进入古墓,关上青铜门,他在最后一刻醒悟,不再和朝廷同流合污,决定顺从这位年轻的武将,陪同他一起躺在这个地方。 而这个朝廷御用风水师,正是兆光道人。 杨曙。 由于杨曙牺牲自己道行封印陵墓,所以才会丢失百分之八十的记忆。 他的记忆是错乱的。 无论是叶知秋,亦或者是杨曙,两人都是因为成夕而留在陵墓中当一名守墓人。 身为鬼的叶知秋,利用自己地府锦衣卫的职权,甚至还能把其他阴司请上来。 为了让自己永远的活着,杨曙在墓中动用了自家门派的禁术,把自己变成僵尸。 不成功,便成仁。 这么久以来,还没几个人能够成功进入墓室内部。 而我则是唯一一个进入墓室的人。 已经过去了一千多年,到底是我运气好,还是说在我和这个陵墓有缘? 说到这儿时,我对刚刚之前见到的女人感到好奇。 “前辈,你口中所说的尸娘,该不会就是某个墓室之中的大红棺材吧?” 杨曙点了点头,回答道。 “她叫尹红,是成夕大统领的三房妻子。” 古代人,有个三妻四妾很正常。 有三房妻子,想必还有几个老婆。 根据叶知秋所说,成夕有五个老婆,全都在墓中陪葬。 这个墓里面,没有一个人是被迫进来的。 基本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