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22章:清净即将结束(1 / 2)

加入书签

这个问题,何止是他们想知道? 全天下,但凡对文道有一丁点了解的人,都想知道。 那位在南方立下赫赫功勋的李长安,到底恢复了文道没有。 长安拿了两个馒头,走上了乌山万众大坝。 想在离去前,再看看这座花了三万万两白银,动用百万劳力,数万文士武夫,耗时一年,方才建起来的巨型工事。 麾下其他人也都跟着,一行人就这么坐在大坝边缘,看着下方滚滚而过的燕水,揪着馒头扔进嘴里。 “大人……您文道……恢复了没有?”薛世清在众人的低声催促下,小心翼翼地出声询问道。 李长安回过头,看了一眼大家期盼的眼神,神秘地笑了笑,“恢复了一半。” 这个回答,众人根本就不买账。 什么叫恢复了一半? 文道哪有一半一半来论的? 这不是开玩笑吗? 封不疑急忙问道,“大人,您说的恢复了一半,是什么意思?” 李长安笑了笑,往嘴里丢了一块馒头,慢悠悠地嚼着,“能感应到文气了,诗文星辰散发出的文气也都控制。” “不过……文宫还是没能重新开辟出来。” 这是他思索了一段时间后,想出的说辞。 不能一丁点都没恢复,连功德金光和那么多国运都弄出来了,一点动静没有也说不过去。 谁都不会相信。 要给其他人一点信心,至少正在恢复的路上,但又不能完全恢复。 完全恢复,就相当于把自己彻底暴露在所有人的视线下,一举一动都有可能牵动全局。 不仅白鹿书院时时刻刻盯着自己,其他三院一监更是想都不用想,直接会把自己的危害等级,提高好几个档次。 到时候,做事半点都由不得自己,还不得憋屈死。 只要一直都是半死不活的状态,谁都奈何不了自己。 我连文箓都没有,完全就是一个毫无危害的人,在官场走得再高,在大晋混的再好,对三院一监都不会有影响。 毕竟武道品级再高,对书院的助益也只是直观的战力提升而已。 但书院立足于世间的根本,却是聚拢气运的手段,可以从国运中分一杯羹。 没有文脉,书院的战力再强,也是无用,终究要溃散。 拥有文脉,聚拢气运,书院才能对麾下学子的修行有提升作用,书院才会越来越强。 而没有文道的李长安,对三院一监而言,危机极小。 见封不疑等人对他的解释,有些没太听懂。 李长安笑着说道,“通俗的讲,就是在一定程度内,可以施展文法了,但是因为没有文宫和文箓,文道实力会弱很多。” “不过至少已经开了一个好头,也许再过个五年十年,文道就能彻底恢复了,还有时间。” 众人纷纷点头,能动用文法,已经是极大的进步了。 要知道大人当初可是自爆了先天文箓。 若是能再重新恢复文道,那在大晋的文道历史上,必然会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大人,这一次回京述职,朝廷的封赏肯定少不了。”宋思仁上前问道, “您有没有想好,到时候进哪一个衙门?” 这个问题同样让众人颇为关心。 南方赈灾结束,回京述职之后,没了南巡镇抚司,李长安将再无镇抚使之职,也就变成了空有爵位,但无官职的人。 但这一次朝廷不可能没有封赏,只要留在京城,到时候互相也能有个照应。 曾世才直接开口道,“这还用想?定然是户部无疑,难不成要让大人去大理寺?还是去都察院?” “六部之中,要么户部,要么吏部,但大人进户部的可能最大。” 封不疑立刻反驳, “户部现在可没什么好官位了,但都察院不一样,巡察使还是很有机会的。” 其他人也都在议论。 大人此次立下的功劳太大了,封赏肯定不会少。 “吏部应该不错,审核百官升降,很适合大人。” “要我说还是户部,毕竟是白鹿书院掌控的一部。” “六部之中,吏部和户部从来都是第一等,无论进哪一部都很合适。” 见大家伙商量的这么热闹,李长安也是不禁笑了起来。 这帮家伙真是没事找事做。 自己都还没这个想法,他们反倒先着急起来了。 没过多久,冉伯平急忙说,“大人,其他镇抚使过来了……” 众人把目光转过去,纷纷站起身。 李长安也把最后一块馒头扔进嘴里,起身迎了上去,“见过诸位大人。” 封不疑等人跟着行礼,然后识趣地离开,把地方让给十三位镇抚使。 李长安笑着问道,“诸位大人过来,是为了再看一眼大坝?” 这十二位镇抚使的脸上,都带着淡淡的笑意,想来昨日必定进步极大。 即便是迈入四品都不稀奇。 这次南方赈灾,除了李长安之外,他们的功劳也极大,获得的国运并不少。 能有突破也是在情理之中。 吏部左侍郎谭文一笑道,“南方赈灾,忠勇伯可谓居功至伟,我等也算是借了忠勇伯的光。” “今日我等即将回京述职,朝廷封赏必不会少。” “不知忠勇伯可有何想法?” “你我在南巡镇抚司中,共事也算顺利。” “忠勇伯若有想法,不妨与我等说一说,待回京后,也能帮忙从中斡旋一二。” 其他人虽然心里也都各有盘算,但明面上却都在点头。 至少在拉拢李长安这件事上,众人目的一致。 只是想拉拢的方向的各不相同罢了。 李长安的治世之才,已经完全不需要有任何质疑。 连南方三府的赈灾都能完成,还有什么事做不了? 唯独这脾气有点大,一言不合就要砍头,抄家。 只要稍微能收敛些脾气,其他什么都好说。 户部左侍郎邹伯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