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公理之城(1 / 2)
成都府衙,孔明的笑意再也压抑不住。
手上动作没停过,嘴角笑意没减过。
什么叫惊喜?这就叫惊喜!
相较于后世的实物来说,孔明等人如今更加看重后世的科学思想。
毕竟淮南子有言,乞火不若取燧,寄汲不若凿井。
亦言临河而羡鱼,不如归家织网。
彼时和刘巴闲谈时,刘巴就曾感叹,后世那“东风快递”恍如鬼神,那“天宫”宛如上古神话。
随即刘巴笑言,称即使能有天幸拿到这二物的图纸,但多半也只能如同井蛙看海夏虫嗅冰,知其广而难循其理。
正如此时光幕上投映出来的名为六分仪的东西。
整体呈角状,看起来似是以赤金打制,上镶被称呼为透镜的透明玻璃。
孔明已将其样子给完整画了下来,但为何要制成这个样子,如何用,那是一概不知。
而这种早已察觉出来的困境,如今似乎有了解法。
“定理义,假公设,论公理?”
刘巴也在动手将这些半懂不懂的话语全都抄录下来,细细琢磨:
“这公理之义,倒是易明了。”
庞统努力加入进来,不愿被孔明拉开差距:
“天下为公,律道为理,公理即为可通行天下的万世不变之理。”
刘巴颔首赞同,他也是这么想的,同时也继续道:
“这逻辑……逻为巡察之意,辑义颇多,此处应指将文理汇集整理之意。”
边说边想,刘巴倒是已经隐约懂了一些,心里赞叹这后世先贤所造之词,望而生义,真是极好。
刘巴和庞统按照词语逐字推论,孔明则动笔将这些猜想出的东西一一整理认真誊抄,并给两人的讨论查漏补缺。
张松捏着胡须,边听边想若有所思,上首的刘备感觉听得相当费力,结果一扭头,就看到张飞听得满脸兴致盎然。
“翼德懂乎?”
张飞点点头:
“略难,但若以军阵和筑城类比,倒是能听懂一些。”
说着张飞以手蘸茶水在桌子上比划:
“先贤之经典著作,就如同在平原上起村落聚市。”
“彼此不相闻,不相往来。”
“这公理之法,便是要将这些经典村落的良人抽调出来,建一座大城。”
“这座公理城里,同出一源的良人住进同一坊,登记造册,理清长幼关系。”
张飞脸色略有得意,一脸的快夸夸我的表情。
孔明倒是还有余裕伸过来脑袋赞叹:
“翼德之理解,虽不解其深义,但也将这逻辑之法的表义喻指的极好。”
于是张飞更加自鸣得意。
刘备拍了拍张飞的肩膀略有感叹:
“翼德当手不释卷,勤读不辍。”
随即刘备也下定决心:
“既如此,当催促吴懿尽快彻底扫定南中,开身毒商道。”
“悬赏这《几何原本》及棉花等物。”
后世所说的那些东西刘备还记得,如今麾下无海船,因此唯有出此下策,重金相求期冀胡商们为了利益能够奋不顾身。
刘备虽不是很明白孔明等人的讨论,但对其重要性是有清楚认知的。
而且也明白,他们如今所释之义乃是借后辈之眼推测,难免有三人成虎之忧虑,无论如何,最好还是要拿到此著译本,两相对照才最佳。
孔明等人一起拱手,对刘备这个决定十分赞同。
同时孔明也有了几分憧憬:
“若复长安,当复开太学,究物之义理,研算学公理,作透镜工坊。”
孔明从如今析出的词义之中,看到的是一项需要集帝国之力投入的治学浩举。
想要研究科学,必然要重启太学,并将其打造成更胜一筹的学府。
而同时这学府还需要繁多的工坊来支持,比如这透镜打磨,孔明不知道西方如何将玻璃打磨光滑,但在益州最终是找到了几户琉璃工。
扩建玻璃工坊,还需同步增加玻璃打磨工坊,同时还得考虑以玻璃来赚钱,而这么一规划,最显而易见的便是人口不够用了。
故而还需要鼓励生育,重视农桑,同时还要与曹贼开战,夺回人口较多的中原。
只要略一规划,孔明就看到了将来多到做不完的事情。
但他乐得如此,只要能成,如此功业不啻于再造炎汉。
不过想到长安的太学,孔明便想起来了此前一直很想看看的一部石刻。
不由得感叹道:
“也不知太学石经安在否?”
……
甘露殿中李世民倒是第一时间也明白了其中紧要之处。
也因此叹了一句:
“如此《原本》,才乃需取之经。”
甚至此时李世民都在认真考虑,遣派特使出西域追上王玄策一行,令其往中亚一行,不知道还来得及不?
但旋即李世民想起来那边的局势就打消了这个念头。
算算时间,那萨珊波斯眼看就要噶了,还要和那个拜占庭拼命。
在两个帝国的旁边,阿拉伯人还在趁势崛起,怎么看都是一副乱世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