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新的经验宝宝(1 / 3)
【或许是因为年轻时看李靖雪夜奇袭定襄,印象深刻。 导致后来的苏定方也颇为酷爱奇袭。 在苏定方的计划中,葱岭应当是有一场恶战的,但看着这个将自己绑了的滚刀肉,苏定方表示这个真的在计划外。 投降的都曼被苏定方捏着鼻子带回了长安,苏定方获得了表功,都曼获得了长安户口,李治获得了太庙献俘的机会,大家都有光明的未来。 此战之后葱岭周围彻底平定,次年唐朝官员花了大力气重新划定了唐朝西部的行政区。 因为领土太大,所以这项工作不太容易,最终根据唐朝记录来看,于阗以西波斯以东的这十六国,分置都督府,合计八十个州,一百一十个县,一百二十六个军府。 也是至此,二凤时在长安西边通远门立的西极道碑彻底成了真话。 “此去西极道九千九百里” 此时的唐朝,从长安到里海的直线距离为四千七百公里,合一万零四百唐里。】 李世民徐徐吁了口气。 好似有一巨幅的画卷在他面前徐徐展开,而此时这副画卷已然图穷。 将莫名的心绪暂时压下,李世民首先想到的还是夸夸年轻人: “使乱贼不战而降,定方威矣!” 苏定方不好意思摸摸脸颊,却觉得也没什么好夸耀的,甚至如光幕所说,感觉有点失落。 带精兵,急行军,打了一场谋划已久的突袭。 结果对面直接投了,只有俘虏,没有斩获,时间全特么花在路上了! 而且路上急匆匆打了一场遭遇战都没来得及记功!亏大发了! 心里不断告诫自己,若有瑕疵,一定要稳重,面上则很是谦虚: “非苏定方之威,实乃陛下之威,托以信任,借唐威而慑贼獠。” 李世民顿时更加欣慰了,还是年轻人好啊,不骄不躁懂得谦虚。 反观…… 还不待李世民眼睛扫过去,侯君集就自觉低下了头。 李世勣满脸都写着羡慕,凭什么他端端正正以身犯险灭薛延陀被一笔带过。 这苏烈带着一万人马一来一回看风景被细细讲述! 在李靖老将军的篇章里成了妖道徐茂公,在这小将苏定方的篇章里成了配角。 明明是三个人的初唐战神,为何偏偏没有我的姓名? 李世勣差点想仰天长叹了。 懒得看三十岁的陛下搁那儿摆谱,杜如晦细细打量着地图,最终叹了口气道: “还是太远了。” 房玄龄点点头: “能借安西四镇直控西域,已属不易。” “从长安出葱岭而返,即便快马也要逾半年,中亚之处倘若有变,传至长安则已万事休矣。” 杜如晦点点头: “故而遂有节度使。” 虽不知晓后世有科技之物,但和杜如晦思来想去,被授予临情决断之权的节度使确实是目前大唐能够拿出的唯一方法。 但如此一来,边军就成了百战精锐,大唐腹地反而因为承平日久,武备废弛,节度使反而又成了帝国的不稳定因素。 因此虽然目前疆域还不至于此,但两人已经开始提前操心了。 “不过吐蕃的土地肥沃,却缺人至此。” 李世民看过百骑司初步提交的几份记录,无一例外都提到了吐蕃相当缺人。 行走四方的商贾或多或少都与吐蕃打过交道,不过在商贾们的口中,称呼其为雅隆羌,或者雅隆胡。 与他们做买卖,最为畅销者,属生口。 而如今,后世将吐蕃对吐谷浑残和白兰羌用兵称之为吞并,可见其内部人口之匮乏。 李靖是能跟得上李世民心思的,因此道: “如此看来,我等对吐谷浑之策,反而致使吐蕃坐大。” “若再对吐谷浑用兵,当清扫青海诸部,迁其妇孺至河西?” “或提前屯兵于积石山,或……” 李靖目光在地图上端详一番,最终选定另一处: “大非川。” 李世民点头,但又摇头,低声道: “若能示敌以弱,或以生口诱之,灭其军,掳其青壮……” 光幕提到吐蕃的零言碎语都已经被杜如晦专门整理了出来。 所以如今都知道,这吐蕃骤然崛起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气候。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