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49章 暴雨吞没(2 / 3)

加入书签

先穿过邻国孟加拉国,经过至少500公里的距离才能到邦北。” “你也应该知道,低气压团的风速度只达每小时41至62公里,属于强风级别,通常没有风眼,亦缺乏更高级别的热带气旋所呈现的紧密组织及形态,云团及雷雨带非常松散,根本无法支撑它跨越如此远的距离,就算真的到达迪斯布尔,也早就被削弱殆尽,不会造成大规模暴雨灾害。” “理论上来说的确是这样,但不知您考虑过大气候环境了么?” 面对法缇玛的反驳,顾几并未语塞,反而中枢神经快速活跃,记忆区中有关自然灾害的桉例、发生原因等悉数涌现在他眼前: “印度每年9、10月都是雨季和季风后季,雷电暴雨天气频发,泥石流、洪水等灾害经常发生,而从20世纪初到2018年,印度的平均气温上升了约 0.7-°C,全球变暖导致气温升高,气温升高又造成水汽增加,这使得印度季风雨季出现强降雨,波茨坦气候影响研究所的一份报告也指出,全球变暖使印度的季风更加强劲。” “全球变暖的另一条因素,就是造成青藏高原积雪偏少,根据夏科院大气与环境综合观测站发布,17、18冬季,青藏高原积雪面积较气候态偏少22.2%,积雪的偏少会引发春夏季节地表感热、上升运动偏强,利于感热通量的向上传播,进一步加强对流层温度,促使高原与海洋对流层热力差异变大,强化季风经圈环流,最终导致季风环境加强。” “动物永远都是最好的灾害预警器,连水性极佳的印度野牛都逃离了邦北,鸟群也在向南部迁徙,说明邦北的河流已经开始泛滥,严重影响了生物生态环境,这还不能引起警惕么?” 话音一落,法缇玛产生了与接线员同样的反应: 沉默。 对方似乎想不到顾几针对气象灾害的专业知识竟然如此丰富,甚至上升到了全球气候变化的高度,偏偏他还能根据这一点,一步步反推出印度季风的加强结果,思路清晰,逻辑严密,几乎无懈可击。 要知道。 阿萨姆邦可就在喜马拉雅山脉的脚底下,所以受青藏高原的影响非常大。 “维迪先生,你的全名叫什么?在哪里工作?” “维迪·达利,阿萨姆邦农业厅县办公室!” “农业厅,难怪,我已经将你电话记录下来,我现在立刻赶往邦北气象监测站与水利部门,调查河流漫灌情况,如果发现异常,我一定马上通知你!” “通知我没用,关键在于邦政府现存物资、人力、医疗是否有能力应对一场大型暴雨洪水危机,仅仅是暴雨橙色预警,就已经让区消防局忙到不可开交,若是真发生洪灾,整个阿萨姆邦岂不是直接瘫痪了?” 哪怕不提天灾领域的防灾经验,顾几在经历过邮轮关卡后,也深知人员、物资这两点的重要性。 有时候一瓶医用酒精,一套防护服,可能就会挽救一条人命; 换算到自然灾害上,一件救生衣、一瓶压缩罐头,牵扯的甚至会是一个家庭! 说白了,真论专业气象知识,顾几其实比不上法缇玛,之所以他能讲出这么多,不过是照着“标准答桉”扩写罢了,因为任务目标都明告诉他阿萨姆邦是灾区。 所以无论他说什么,最后都是对的。 谈到这一步,法缇玛才知道对方不仅仅有真才实学,而且有丰富的实战经验,她再三强调会着手调查安排后,便急忙挂断了电话。 顾几低头看了眼地下湍急的暴雨水流,关上窗户,回到床上。 这已经是他目前所能做到的极限了,一场小型事故、人为冲突,他或者还能独自冲上去救几个人,到了中型公卫事件,就必须集结十几名医护帮忙,设立隔离区、治疗区、观察区等等。 而到了大型灾害上,别说他一个人,就是几十人、上百人,在面对大自然的愤怒下,也只是徒劳,除非有政府部门、志愿者,以及军队参与。 “现在只能等那个法缇玛的消息了……” 从下午躲避孟加拉虎,再到连续兜圈采购物资,顾几拖着疲惫的神经,逐渐合上眼皮。 “救命!” “吧里吧里,快跑!” …… 顾几勐地睁开眼睛,心脏剧烈跳动。 他是在睡梦中,被求救的声音吵醒的。 转动手腕一看,熟悉的Volut手表上,显示着时间:5点17分,窗外天阴沉沉的,“哗啦啦”的雨点声还在持续,说明暴雨已经下了一整晚。 顾几搓着眼睑,通过哈欠将一身疲惫暂时褪去。 掏出手机,气象台半夜凌晨又发了一条信息: “暴雨红色预警信号:过去1到2小时,阿萨姆邦中部多地区降水量已达到60毫米;预计未来1到2小时还将出现40到60毫米的降水,注意防范城市内涝,道路交通安全;阿萨姆邦气象台月11日3时43分发布。” “果然发布暴雨红色预警了!” 他不敢想象,这样一场暴雨持续一整晚会有多么恐怖,他急忙翻身下床,连脸都来不及洗,咕噜噜灌了一大口水,穿好昨天购买的防水井下工服,抄起背包,一边啃着饼干,一边从楼梯下楼。 没想到的是,就在他走到楼梯第三层时,二层迎面碰上一名白袍中年男子,正是昨天带他进房间的宾馆老板。 老板一开始还没认出来顾几的打扮,过后才反应过来。 见他背着包要下楼,便举起双手不停摆动,摇头晃脑道: “先生!先生!为了您的安全,现在千万不要下楼,楼下街道已经全部被淹了,你出去很可能会被淹的!” “谢谢,可我必须出去,房间希望你能给我留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