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四十六章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1 / 2)

加入书签

大明崇祯十三年十二月十三日,夜,明月当空,大地一片银白。

偃师县衙署戒备森严,衙署大堂内烛光闪动明亮如同白昼,自宣府镇入援河南剿贼的诸将齐聚,包继强站在大堂下首刚刚又将洛阳方面的情报介绍了一遍。

众将都望着张诚,不知他心中作何想,魏知策与张诚目光相对,他开口问道:“大帅,观闯贼所为,似有久据洛阳之意,此与其之前的所为不符,末将以为还须观瞧一段时日,才好定夺。”

张诚笑了笑,却并未就此表态,他将那份流贼的文告递给张成芳,道:“知策,你且看看贼寇的文告如何说的。”

众人都看向魏知策,只见他接过文告便即展开仔细阅读起来,片刻后,他神情略有些许紧张的惊道:“大帅,这文告极尽煽动蛊惑之能事,切不可使之在豫省传扬扩散开来啊!”

张广达坐在他的下首,忙伸手接过文告也认真看了起来,他看完竟略带些怒意说道:“纯属一派胡言,就我北路而言便不是这样的,这流贼还妄想打进京师,妈的,不是纯粹的春秋大梦嚒?”

他说完便将文告传给了张国栋,而几个看过文告的将领便就文告的内容和危害小声讨论起来。

对于张广达所言,流贼打进北京城纯粹是在做春秋大梦一事。

张诚却是心中另有所想,他清楚得很,如果完全按照历史的自然规律发展,李自成肯定会打进北京城,只不过他也是为别人做嫁衣罢了。

就目前的形势来看,任他如何天资聪慧,怕也猜想不到李自成会轻松打进京师,崇祯皇帝会吊死煤山。

那称雄一时的皇太极竟会为一红颜呕血而亡,最后还是多尔衮领清军拥顺治进了北京,使清朝一家独大,败坏了大汉民族基石,引致百年屈辱。

不过,自己既然来了,且已经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势力,便要使得这一切的一切都不再发生,就算最终仍无法阻止,也要不遗余力的努力一把。

正所谓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既然有幸来到这个曾经魂牵梦萦的乱世之中,总要与大名鼎鼎的闯王、八大王、曹操等诸流贼,清国皇帝皇太极、睿亲王多尔衮诸奴酋一决雌雄!

张国栋这时也看完了文告,说道:“流贼若盘踞洛阳,一力经营豫西大地,同时出兵窜扰豫东、豫南,却是不好应对。

末将以为此时我大军应立即封堵偃师南面的大谷、轘辕二关,同时加强偃师防务,使贼不得东进、南下,再奏报朝廷,增派兵力,在豫西与贼一较长短。”

众将都以张国栋所言可行,大家甚至已开始就相关细节展开更为深入的讨论,唯有王元景笑面以对,不置一言。

张诚端着茶杯细细品味着香茗,静观诸将各抒己见,他很喜欢这样的氛围,军议就是要大家积极发言,正是一人技穷,众人计长嚒。

而且,张国栋所提之策,与适才王元景所提的第二策也是不谋而合,于当下看,也确是首选之计。

待众人又讨论了片刻后,张诚才放下茶杯,挥手阻止大家继续发言,衙署大堂内瞬时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再次集中在张诚身上。

张诚在众将的注视下,开口说道:“国栋所提之议,确是当前最佳之选,与元景所提不谋而合,但现下却是不可为之。

巡抚李仙风已领副总兵陈永福的数千人马护卫福藩世子过黄河移驻温县,现只我一军独对洛阳城周边十数万贼兵,我等虽不惧贼兵势众,然本帅却不愿使麾下儿郎居于险地。”

他扫视着一脸茫然的诸将,接着说道:“本帅猜测贼兵数日内不会离开洛阳他去,我军虽强,但以一军独挡十数万贼兵,亦是捉襟见肘,兵力不足分派。

虽说固守大谷、轘辕二关与偃师,以阻贼东进、南下,但分兵固守后,又恐贼兵势众,各部救援不及,以致一处失守,引全军溃败。”

大堂内诸将都在看着张诚,他们听了张诚的话后,也都明白其中的厉害关系,但是却搞不懂张诚下一步是何打算,一时间竟无人开口说话。

张诚看了看诸将,又接着说道:“我部虽有近万兵马,且大多为健卒锐士,然我等毕竟是客兵,非但军兵无法及时补充,即使粮饷诸项也是补充不易。

更何况我大军初成,此番乃是我北路大军之首战,切不可一战败没,辱我北路威名,使我将士白白送命,因此非不得已,断不可与贼固守相持。”

他见诸将都在点头,便又继续道:“我决定,大军在偃师继续休整两日,于十六日开拔,北上渡过黄河,前往孟县就食,补充粮秣,以观贼兵动向,再做决断。”

张诚又接着道:“王元景,你立即写一封奏疏,言河南巡抚李仙风拖延行军,兵备道王胤昌、河南知府亢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