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二百六十五章 一波三折(2 / 3)

加入书签

要十常侍还苟存一天,朝廷就会愈渐衰弱。他还说只要阉党一日不除,凉州军就一日誓不还乡。”

说着,种邵双眼微眯:“只不过董刺史一副忠心为国的模样,也不知其中究竟有几分真。”

“倘若真的忧心国家,他岂会身为地方主官却纵容军兵劫掠百姓?还阉党尚存誓不还乡,这些年与宦官接触最密切的边将就是他董卓!数次战敗早该问罪免职,全靠贿赂十常侍才得以幸免,现在转过头就与宦官势不两立了?可笑!”

深吸一口气,种邵缓缓道:“董卓所作所为无一不在表现其为乱臣賊子,眼下领军固执己见开往京都,亦是图谋不轨。但占据为国除奸的大义之名,只可徐徐规劝不可强硬阻之,否则传出去怕是会让旁人觉得大将军铁了心不愿除賊,于朝廷威信也大有损害。”

开玩笑,董卓就是奉诏而来,完全有理有据。不是不可以派兵强行阻止,但那样实在说不过去。

别人打的旗号是诛杀阉党,符合政治正确,自然会得到天下人的支持。强行阻止只会叫人觉得朝廷偏向宦官,这非但会折损朝廷的威信,更会丧失人心。

何进听的满面铁青,只感觉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早知董卓这么难缠,他绝不会听从袁绍下达那愚蠢的命令。

对了,袁绍!

眼中闪过一丝愤怒,何进望向眼下困境的始作俑者,想要个解释。

一直沉默的袁绍见状,也知不能继续闭口不言,当即道:“想让董卓回去倒也不难,他之所以敢违令不遵,便是因为占据除奸的名义。只要化解掉这个大义,董卓再是蛮横也只能立刻返回凉州。”

“办法很简单,大将军只消迅速擒杀阉党,铲除十常侍即可。”

“董卓

是来除賊,而阉賊已经平息,雒阳一片安宁,他自然也就失去继续向前的名义。再往前走就从除賊变成了賊,董卓奸猾不会犯此蠢事,只要大将军立刻肃清阉党,即便不派人劝阻,他也会迅速自行离去,不会在司隶多做停留。”

此话一出,顿时引得满堂喝彩。

不得不说袁绍此计还真能完美化解眼下困局,只要先手灭杀十常侍,哪怕董卓再是桀骜不驯,也只能乖乖退去。

而灭除奸佞的功劳,依旧会算在己方头上!

种邵闻言也是颔首,称赞袁绍机智。

一时间何进颇为意动,同时也有些犯难。在宦官问题上姐姐何氏已经退步,宦官被尽数免除职务,便是张让赵忠也是如此。阉人们失权失势,全都跑到自己府上跪地认错,看到张让那痛哭流涕的模样,何进也心软了。

宦官固然可恨,但要是当初没有这帮阉人,他妹妹也不会被选中,他何家更不可能从屠户跃升为名门。再者后来何氏毒杀王美人时,若非有十常侍求情,灵帝刘宏早就把妹妹废了。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阉党对他何家外戚有着大恩。此际他们已经失去权势,再不成威胁,就非要将其弄死么?

何进犹豫了,故此在那一天他没有接受袁绍立刻诛杀奸佞的提议,将送上门的宦官们又放了回去,甚至还宽慰了一番。

如果没有董卓这么一茬,双方该是都重归于好了。

“我已赦免十常侍之死罪,眼下他们全都失去了职务,也没有抗拒的想法,本将军又怎么好再痛下杀手?”

此话一出,满堂失声。

文臣将校们面面相觑,只感到滑稽荒唐。当初力排众议,口口声声说要与阉党势不两立的是他何进,现在心慈手软的又是他何进。

这般反复无常,又能做成什么大事?如此蠢人也能担任大将军,真是大汉的悲哀。

深深叹息一声,种邵当即拂袖而去。

“我会履行职责,全力阻拦西凉军进犯京都,为此即便付出性命也在所不惜。但董卓暴戾毒辣,行起事来肆无忌惮,只怕也挡不住太久。”

“率先诛杀阉党自能使董卓退去,如何决断全凭大将军。不过外兵入京,会发生什么都

有可能,倘若作乱,京畿卫军又有把握控制住局面么?他们战得过西凉边军么?就是战而能胜,又能保证大汉京都安然无恙么?如若不能,大将军身败名裂沦为千古罪人事小……”

“而我大汉国祚若因此受损,就是将你何家株连十族都无法弥补!”

种邵走了,振聋发聩的洪亮声音却回荡在宽阔厅堂中,叫何进羞愧难当。

……

感受到满堂望来的莫名目光,何进满脸燥红,当即拍案道:“立即收集十常侍的各项罪证,七日后汇整成册上奏朝堂,我会在殿上请陛下诛杀十常侍,将西园宦官连根拔起!”

见何进终于下定决心,一众部曲的面色稍微好了些,当即齐齐高呼英明。

唯有那袁绍满腹不解,诧异道:“阉党罪状罄竹难书,犯下的恶行世人皆知。又何须耗费时间去一一搜罗,反倒露出风声给他们应对的时间。大将军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