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七章 羞愧难当(1 / 2)
“我刚听村书记说,您家很多儿子啊!那您这生活好啊!这么多人赚钱!”师兄勉强得挤出笑容问。
“他们也累,几个孩子都没什么文化,老大小学三年级文化,现在在县城做事;老二初中毕业,现在在安州做事;老三小学五年级毕业,现在在广州做事。三兄弟都有自己的负担。我们也帮不了什么,只能帮他们带带孩子了。”
“您现在有几个孙子孙女啊?”
“一个孙女,三个孙子。哈哈。”说到这,老谦露出了开心的笑容,笑容中甚至有些炫耀的意思。
“我们也都是为了下一代而活嘛!农村就讲究一个宗法制,以前的时候,谁家兄弟姐妹多谁家就牛!就不会挨欺负。”老谦继续说。不过,大家都发现他很有文化,宗法制这个词确实用得好。
师兄笑了笑。
“那您养老就相对轻松了,每个月孩子给您生活费吧?”
“他们孩子在家里带,没个孩子每个月给800,四个孩子3200,在乡下足够花了,孩子奶奶在乡里街上租了房子,一个月才两百块钱不到,主要是孩子吃零食的钱比较多…我们老俩口还能自己挣到吃食,不碍事。当初生这几个孩子,也是想多生几个降低风险嘛!万一一个没良心,还有其他孩子。哈哈。”老谦很乐观。
“那以后老了就在家里俩夫妻搀扶着到老嘛?”
“没办法啊,我们又没有退休金,这栋房子别看不怎么样!也是我们俩夫妻一砖一瓦地建起来的,是我们这辈子的心血。以后肯定要在这栋房子里老的,孩子们压力也大,我今年七十多了,也不知道能活几年,农村老人没有那么多时间精力和金钱去享受生活。像我们村的老人一般都这样:孩子生了孙子孙女后,就帮着带孙子辈。等孙子辈去县城读完高中、或者中途去打工了,我们的使命也就完成了,基本上也都没几年能跑能动的日子了。熬个几年,躺床上动不了了,就看孩子孝心了,能够帮带完孩子后早点走,对孩子负担也是一种减轻不是嘛?我们最害怕的就是成为孩子的负担。”
师兄此刻已经没有了调研的勇气了,这些都是最基层老百姓最真实的声音。
这时,王成看出师兄的心情变化,他就对眼前这位“老谦”的前辈说出了此行目的。
老谦笑着说:“农村养老一靠自己年轻时候攒的钱,当然,大部分都帮衬后代了;二靠自己命硬,只要能干活,就会有收入,可能不多,但不至于饿死;三靠子孙后代的孝心。农村很多老人心底里认为最幸福的养老方式就是在干不动活的那一天,没病没痛地离开这个世界。以后能有一两代人记着逢清明、冬至来扫墓挂纸,就很好了。”
“集体养老的模式您了解过嘛?就是村里人集合在一起,由村里负责统筹资源,大家抱团取暖,一起养老?”师兄试着问了一句。
“不现实,一点都不现实!众口难调,而且但凡涉及了第三方管理机构,就很可能有贪腐。再者说,就比如我啊,我就喜欢自由,不喜欢束缚,我现在每天想几点吃饭就几点吃饭,想睡到几点就睡到几点,这么大年纪了,让我再去怎么样,确实不现实。”
“其实,领导我认为啊,农村养老只要做好医疗保障就行,我们农村有吃有喝,就是看病不方便。医疗问题解决了,其他的都不是问题。”
师兄点点头,然后问家里有什么困难嘛?
“困难倒没有什么,就算有也能克服,这都没多大的事,有手有脚,也能干!如果说要提个意见的话,就是能不能促进一下这个教育资源的分配,你看啊,现在农村孩子比以前还难靠读书怎么样了!这就相当于这个什么阶级固化嘛!对吧!”
王成有点震惊,“老谦”怎么懂这么多?
“您文化水平很高呀。”王成问。
“我这不算什么,有点小文化,以前在村里当过几年村干部,所以会关注点时事政治,而且我也有智能手机诶,每天无聊的时候也会刷刷抖音。”老谦很自豪地说,并且掏出手机给大家展示。
师兄笑了,大家也都笑了。
眼看着到了中午了,到了饭点了,下午要去大龙镇调研。于是乎便回乡里吃中饭了。
一路上,看着两边的房子,师兄沉默不语。
“师弟,你说像这类山村,待父辈倒下时,会不会彻底消失?”
这些话,王成无法回答。他摇了摇头说:“我无法预测,也不敢预测。就看城市化后期怎么发展了,这几年也陆续有人想要回老家建房子。”
“我对农村印象最深的就是小时候陪着我奶奶去卖竹子,乡里街口的税务人员拉着我奶奶要交税,一根竹子卖了五块还是几块钱,交了一块钱税。现在农村这类经营活动不用交税了,所以总得来说,农村的生活一直在进步发展。尤其是精准扶贫后,老百姓的生活一直在进步,这点毋庸置疑,帝都的政策是非常好的。”
车内的人陪着点头。
师兄一脸惆怅地看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