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二百九十四章 回溯神符(2 / 3)

加入书签

的方式诠释‘大道’,来解释这个宇宙存在的根源,并且都认为自己才是对的。 如果不存在这唯一的‘大道’的话,就无法解释这个宇宙所有东西存在的原因,因此所有道统都假设他存在。 就好像在地球的时候,假设了数学定律一样,不管这些数学定律存不存在,都会假设其一定存在,然后所有的科学理论都是从这些‘假设’之中延伸出来的,之后再对应到现实。 这也是属于地球的‘道’,科学思维,本身就是道途的一种。 “那……我也假设一条能够统合人巫的大道。”李启心中默念,开始自己的自救。 光是假设是没有用的,还需要填充。 为什么这条大道可以统合人与巫?这条大道有什么性质? 这些不仅仅需要假设,还要实践,用实际的情况来验证自己的假设。 可是,现在没有时间去让李启慢慢实践。 李启认为,现在的自己不可能去假设然后验证,真的那么来一遭,他早就死了。 那么,就应该采信其他道途所假设的‘大道’,因为其他道途所假设的,必然已经经过了大量的实证。 但不可能是人道和巫道的,必须来自第三方,能够斡旋其中。 这代表李启必须相当了解,然后才能将之采取运用到自己的身上,否则一知半解就拿去用,别说此刻正在道争,就算是完好无损的身体也有可能因为随便乱搞而爆炸。 修行者,能够驾驭体内的伟力,全部是依靠‘道’在统御,道乱了,这些气就失控了。 至于功法,只不过是一个辅助作用,是属于技的范畴。 技者,道之末用也,道是核心的指导思想,技是实际的运用方法。 勾股定理如果是道的话,那制造测距仪便是技。 人身小天地也要遵循道的指引来运转,胡乱引入其他道途来指导身体,就好像是随便更改心脏的位置一样,会闹出大乱子的。 李启以前是通过巫道管理天地,人道管理气的流通,分门别类,以此实现两条道途的共存,并且借此化解了体内的百越之道,将广阳成功炼化。 但现在,这种表面的共存被天魔给挑破开来。 天魔化作的李启,先前讲道,讲的便是人巫之间对天道理解的分歧,提出‘天理即人理’,让李启难以再以巫道治天,否则二者便会激烈冲突。 “斡旋……如何斡旋?”李启急急思虑。 好几分钟过去,三生古镜已经开始发出痛苦的嗡鸣声,似乎马上就要崩碎,外面的停电范围已经达到了五百零四里。 而李启的身体更是已经不堪重负,可以看见他血脉鼓起,浑身肌肉痉挛,气血翻滚,体内五气乱作一团。 此时,他的面前已经有了六个讲道的李启,各不重复,口中振振有词,不断有讲道声传来。 外面的太学丞则有条不紊,一点一点的支持天魔逐渐让李启的人身小天地崩溃。 他也不急躁。 反正都是一死而已,事情闹成这个样子,他已经没有活路了。 那就只有让巫神山公子也葬在这里,以报师恩。 然而人,李启却似乎一点也不着急。 他很熟悉的,经过了大量实证的大道……能够适用在这里的大道。 确实,有一个。 李启沉静下心来。准备一试。 现在已经是性命攸关之时,自然不可能再停下。 李启直接抽出最后的大祝神气,投入到三生古镜之中,作为能源! 他要让三生古镜加速! 加速前往第二缕真知道韵的部分,拿到第二缕真知道韵,然后开始李启的自救计划。 大祝神气的能源极其精粹,远比龙脉支流的质量高,就好像是在汽车引擎里投入了氮气罐一样,瞬间开启了氮气加速! 疯了一般的开始加速,三生古镜加速回朔,镜面甚至开始抖动,乃至于有些开裂了! 而李启在这个时间,盘坐下来,静静思考和等候,顺便压制自己混乱的功体。 但是,压制是有极限的。 再过了约莫一分钟,李启的身体开始撕裂。 道争到了极限,他压制不住了。 人身小天地崩塌,天魔噬体,开裂的道心已经彻底控制不住修为! 他的身体发出了剧烈的声响,大量不再受道控制的气四散而出! 甚至连身中神都开始崩裂,一尊又一尊的身中神道则混乱,互相攻讦,全部化作飞灰。 天魔发出了刺耳的啸声,四周围绕着不断讲道的‘李启’,砰的一声全都逸散成为魔气,然后化作锁链,继续加速撕裂李启。 外面不断支持天魔的太学丞也终于安下了心。 到了这个地步,李启已死。 而且是死于道心开裂,天魔噬体,和他没有半点关系,追查也只能追查到天魔身上,让巫神山自个儿去找他化自在天魔说道吧。 接下来,只要太学丞也去死,一切就是死无对证,完全是意外。 “既然如此,李赐课,于此拜别恩师,算是为尚书丞报了一部分仇了,但书院与大祝之怨,我便帮不上忙了。”太学丞朝着南山书院的方向跪下,叩首,念念有词。 当初那位被祝凤丹诛杀的三品公卿,于太学丞这一支有大恩。 随即,他勐地冲入混乱宙光之中,想让混乱宙光将自己撕碎,如此才能彻彻底底的消磨掉所有痕迹。 但是就在那之前,太学丞突然刹车了。 因为,他看见,已经爆体了的李启,身周突然开始了奇异的变化。 就好像是,时光倒流。 崩碎的人身小天地自然而然的复原,一切都好像在回朔一样,李启崩塌的人身小天地迅速回到一刻钟以前,已经濒临死亡的肉身居然恢复到了之前的状态。 这是大巫给李启的保命手段,回朔神符! “混账东西!拖延时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