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八章 大司命(1 / 2)
寿春城。 北临淮水,南接芍陂,土地肥沃,气候宜人,乃是一座淮南大城。 楚考烈王二十二年,楚国自淮北迁都于此,至今已过去了十余年。 在此期间,楚国凭借广阔的淮北之地与敌对抗,让楚王和国中的贵人在这淮南丰饶之土享乐安居。整日痛饮美酒,左拥右抱,日子何其美哉乐哉。 直到去岁,一支从西边以竹筏偷渡淮水的秦军,给此城的数万楚人平民和城中的楚国贵人带来了一个巨大的惊吓。 寿春的楚人忘不了,去年发生的骇人一幕。 淝水之畔,冬天的薄雾缭绕。 就在他们站在城外,翘首期待押送着秦人俘虏的楚军归来时。出现在他们眼前的,却是丢盔弃甲,满脸恐惧的往回奔逃的楚军士卒。 溃兵后,则是满脸嗜血的黑甲秦军。 秦人凶恶无比,不仅杀败了他们的军队,还在寿春城前耀武耀威,甚至对着他们的大王露出黑黝黝的屁股进行羞辱。 如此做法,真乃奇耻大辱。 但没想到那只是耻辱的开始,这支秦军接下来千里转进,过钟离渡淮水,攻蕲邑下符离,穿彭城而至丰沛,最终在泗水之畔,一战击破楚国左司马的一万大军,打下一场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 那一战是秦国的辉煌与荣耀,但对楚人来说,却是一种深深的耻辱。 赵佗。 那支秦军主将的名字,从此深深的印进了寿春数万楚人的心中。 如今,他回来了。 那个名为赵佗的男人,带着更加庞大的军队,携带着甄城大破十万齐军,彭城攻灭三万楚军的辉煌战绩来了。 “真的是赵佗吗?就是那个泗水大胜的赵佗?” “就是他,听说他已经拿下了下蔡,正在渡过淮水。” “太一在上,若真是赵佗,这一次死定了。” 随着城中楚人的交谈讨论,传递着最新的消息。 恐惧,在这座楚国的都城中不断蔓延。 “我回来了!” 与此同时,一支黑甲大军刚刚渡过宽阔的淮水,踏上这片楚国最紧要最核心的土地。 赵佗下了船,眺望四周景象,不由感慨万千。 特别是当看到远处,笼罩在一层白雾中的八山时,他的神情怪异起来,忍不住想起去年的事情。 蔡武见到这一幕,立刻满脸堆笑道:“赵将军用兵如神,小人曾听闻将军上一次兵临寿春,曾在八山上以树枝藤蔓扎做兵人,吓得负刍日夜不敢安眠,更不敢派人上山查探。将军此举可真是将兵法中的攻心之道运用到了极致,吾等小人十分佩服。” 赵佗生出一抹兴趣,笑道:“负刍竟如此胆怯乎,区区木人,就能吓得他不敢安睡?” 蔡武谄媚道:“非是那木人之力,实乃将军之威矣。我在相邑时听闻过往行商聊到此事,说是寿春附近,至今尚有民谚流传。” “说赵将军过后,八山之上,草木皆兵!” “草木皆兵?” 赵佗怔了怔,接着哑然一笑。 见赵佗笑了,蔡武也跟着傻笑起来。 他作为昔日统率五千相邑士卒的楚将,跟随项渠追击秦军,在隘路一战中惨遭大败。 项渠和景同一口气跑了,蔡武却运气不好,被秦人俘虏。 好在他盔甲够亮,职位和爵位够高,不会像普通楚卒一般被秦人砍掉脑袋换做军功。 蔡武是个聪明人,顺势一个投降,就被赵将军当做千金买马骨的榜样竖了起来,摇身一变,就成了秦军的“招降大使”,之前去蕲邑说服蕲公打开城门投降的,自然也是这位蔡将军。 蔡武在傻笑中,目光却望向远处云雾中的那座高大城池。 “快灭亡吧,只要楚国覆灭了,就无人再说我蔡武投秦之事。” “为赵将军带路,或许我还能换点功勋,在秦国得些许富贵?” 一个时辰后,秦军渡完了淮水,除去留在下蔡守卫的三千秦卒外,踏上淮南的秦军总共有两万两千人。 “赵广,留两千人在此岸边扎营,接应我军补给军粮和后续友军。” “剩下的士卒立刻整队前行,兵进寿春,在城外开阔地带扎营立寨!” 赵佗从容下达军令。 这一次他们并非孤军深入,在上将军淮阳大胜,秦军一路南下,击破项城,甚至胡邑之后,通往淮水两岸的水道粮运就彻底被打通了。 秦军的粮食补给可以从荥阳装载上船,一路顺鸿沟南下,在项城处进入颍水,然后继续顺颍水南下,汇入淮河,最后再于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