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章 战将(1 / 3)
“六年了。” 白马迈步向前,李信眺望远方的巍峨城池。 他的身后是一个个因回乡而激动的关中秦卒,以及长途赶路下来早已面色麻木的海东俘虏。 自从秦王政二十五年,李信统兵北征辽东以来,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六年的时间。 辽东素来是苦寒之地,一到冬天就是万里雪飘,冰寒刺骨,向来是南方人畏惧的地方。就连曾征战过燕地的李信,在辽东的第一个冬天,也因受了风寒差点丢掉性命。 李信咬牙坚持,从伤病中站了起来。 支撑他的信念就是立功雪耻,不负皇帝的期待与赵佗的支持。 现在他历经万难,终于功成名就的归来了。收复辽东,击破东胡,攻灭朝鲜,一统海东,为大秦拓数郡之地,可谓战功赫赫,足以扬眉吐气。 李信本以为自己可以挺着胸膛,一脸骄傲的接受属于他的凯旋仪式。 但当临近咸阳时,李信还是不由自主的紧张起来。 伐楚之战,他丧师十余万,其中数万关中子弟,尽因他死难。 那一年咸阳缟素,哀嚎不断,李信事后之所以沉沦,就有对此感到愧疚的心思,不愿去面对关中父老。 如今他带着胜利回来了,关中的秦人,还能原谅他这个曾经的秦将之耻吗? 一路的担忧,在大军抵达灞上,临近咸阳时,被一阵阵的欢呼所击碎。 “大秦威武!” “李将军威武!” 主将的战车旁,作为亲信跟随的栾布骑在马上,对李信高兴的说道:“将军,咸阳满城欢呼,正是在庆贺将军的功勋啊!” 李信点点头。 眼睛有些模糊起来。 眼前的一幕,让他想起当初伐燕归来时的场景。 身侧跟随的青年栾布,更让他忆起曾经自己最为信重的年轻男子。 “赵佗,我回来了。” …… “将军大胜归来,为我大秦翦灭胡患,开疆拓土,功莫大焉!” 咸阳城外,太子扶苏身着玄衣高冠,带着身后的百官群臣,一起迎接李信的凯旋。 “微末之功能得太子亲迎,真乃李信之殊荣。” 李信忙下马回礼。 然后他就看到了站在太子身后,身穿玄端素裳的赵佗。 赵佗也正望着他。 两人相望,四目对视,皆在心中呼唤着对方的名号。 “李将军。” “赵佗。” 李信嘴角勾起一丝弧度。 这一次,他终于可以解开心结,去坦然面对赵佗。 赵佗也笑了。 辽东的风雪霜寒使得李将军的容貌沧桑了不少,但他双目中的光亮,让赵佗知道,那个满身英雄气的李信又回来了。 始皇帝对于李信的凯旋同样十分看重,甚至期待感还超过了击破月氏的王离。 其中缘由,正是张良刺杀之事。 “张良贼子,潜遁无踪,朕深恨之!” 始皇帝每次想到张良,都会感到恨意难平,哪怕他早将昔日韩国贵族中与张氏有交往关系的家族尽数诛杀,依旧难掩心中的怨愤。 元凶张良抓不到,那为张良提供刺客的朝鲜王族、沧海君自然是一个也别想跑。 李信没有让他失望,带着秦军踏平朝鲜,覆灭三韩,为他复了仇。 唯一美中不足的,大概就是箕准的自焚和沧海君的自刎。 “这两个贼子倒是狡猾,知道被活捉来咸阳,朕必让他们身具五刑,受尽一切惩罚而死!” 始皇帝咬牙切齿,好在两个重犯虽死,尚还有其他俘虏来供他发泄怒火。 “朝鲜王父子,为反贼张良之友,行谋刺之事,当腰斩弃市。” “马韩酋首,意图包庇逆贼沧海,抵抗我大秦天兵,朕大恨之,车裂以循。” “箕准和獩人沧海之尸,挫其骨,扬其灰,让其尸骨无存!” 几句话下去,就决定了那几个海东小邦君主的下场,这让始皇帝心头舒服了一些。 果然只有杀人复仇,才是最好的解压手段。 解压后,始皇帝对于功成归来的李信同样是不吝惜封赏。 李信收复辽东和击破东胡的功劳,已经封了下去,使他爵位升到了大上造。 如今始皇帝就以擒杀贼首,平定海东,为大秦拓地数千里的功劳,封李信为驷车庶长。 位居大秦军功爵体系的第十七级,属于是绝对的高爵者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