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53章 出事了(6 / 7)

加入书签

娘实在是太有精神和毅力了,跟这个年代的大学生一样,孜孜不倦,热心奉献。

好像永远都不知道疲惫一般。

不过点头过后李学武还是点了于东亮,说了这个案子厂领导比较重视,给他的压力也很大。

所以,李学武也挑明了说,会给分局那边打电话,有什么需要和支援的,他这边会提供帮助。

于东亮听见这个就是一阵苦笑,知道躲是躲不过去的了,面前这位不是一般人。

要说糊弄这个副科长还有可能,真到了李学武这里,他把大队长叫来也不够看的。

这位以前在分局的时候就够狠,是能直接跟郑富华和高震对话的人。

于东亮躲不过去,只能给李学武保证一定会尽力,电话就不用打了。

李学武当然不是吓唬他,案子破不了,他这个保卫处处长也是有责任的。

总不能所有的锅都给萧子洪背吧,欺负老实人有罪啊。

――

虽然王敬章的死给刚刚平静下来的轧钢厂添了一丝喧哗,但他和红旗社已然是过去的事了。

时代是富有激情的,可以给一群人以力量,时代也是残的,会让一群人忘记曾经的事。

议论被牢牢地控制在了一定的影响范围之下,也验证了厂管委会工纠队的工作能力。

李怀德给李学武打电话,完全是受厂其他领导的压力,也不想让这个人再影响了大局。

即便他已经死了。

李学武能感受到来自电话里的信心和从容,李怀德并不怕这个。

可能是工纠队和文宣队的工作做的还不错吧。

案子发生了,有影响,但不多,至少对于李学武来说是这样的。

活着的时候都不怕他,死了的就更不会在意了。

李学武现在是保卫处的一把手,又兼管着贸易工作,案子只是他负责的工作内容之一。

所以除了听取保卫科的两次汇报,他并没有过度的给予关心。

午开了三个会,一个联合企业工作推进会,一个安全管理工作会,还有一个组织学习会。

如果单纯的管理一个部门,他不会这么忙,可谁让他“自找苦吃”呢。

贸易项目越做越大,牵扯到的业务和部门、单位越来越多。

业务的协调和管理、部门之间的调度和筹划,单位之间的合作与经营,都是他在拿主意。

当然了,也不是李怀德耍无赖,把所有的工作都交给了他。

李怀德那边更忙,不仅仅要推进管委会的全面管理工作,还要负责一部分贸易项目的协调工作。

因为他总揽全局的态度,现在全厂的工作都在经他的手。

业务,他不是正厂长,但做着正厂长的工作,当着一把手的权。

虽然有程开元的掣肘,但对方犹豫和迟疑的态度给了他步步为营,全面接管轧钢厂的机会。

组织,他不是厂书记,但干着厂书记的活,拿着组织建设和管理的脉。

虽然杨元松还在,但外部形势的变化,以及厂管委会的权利不断扩张,他的影响力已经严重被侵蚀。

很简单的来说,全厂各单位、部门、车间都成立了相关的工纠小队和文宣小队,全面掌控了执行和宣传的权利。

在李学武的影响下,生产管理处邝玉生默认了这种变革和发展,使得轧钢厂最关键,也是最大的生产部门快速地完成了变革化进程。

干业务,干工作,还是车间主任说了算,这是一手变革,一手抓生产的最直接体现。

但思想建设和组织工作已经掌握在了管委会的基层组织手里。

也就是说,管委会能直接绕过厂谠委会直接领导和管理轧钢厂的行政工作和生产工作。

杨元松知道,自己实际已经被架空了,说是谠高官,但管委会都没进去,算什么厂领导。

李怀德的目的也很明显了,就是逐步削弱他的影响力,削弱谠委会的权利,直至由管委会全面管理轧钢厂的所有工作。

即便是有谷维洁掌握着文宣队,掌握着管委会的组织宣传工作,但这并不能证明杨元松对轧钢厂还有足够的影响能力。

因为他对谷维洁没有信心,没有信心在接下来的组织工作中掌控她的思想和方向。

灾难来临前,最可怕的不是轰然倒塌,而是你眼睁睁地看着它落幕、毁灭,却没有一丝解决的办法。

杨元松现在就是这样,他还在试图力挽狂澜,救大厦之将倾,可眼前的变化让他有种无力感。

回天乏术了~

在组织学习会,李学武的发言很简短,也很朴实,没有任何亮点,或者说是激进的态度。

他就坐在那里,冷静,淡定,睿智,做事又充满了智慧。

管委会里没有李学武的位置,可又好像处处都有李学武的影子。

管委会做的工作里没有李学武的指示,可又好像事事都有他的意志。

这太可怕了,一个人对工作、对问题、对未来的影响力可以有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就证明他对所有事情的掌控力度到了一定的程度。

杨元松坐在那里,看着侃侃而谈的李怀德,看着沉默不语的程开元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