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2 章 三章合一(4 / 6)
就这时,旁边的庞海大概听见了刘福生的话,问了句:“刘厂长,你们跟燎原厂的许如意认识?”
赵光群看向了他,“你知道她?”
“那当然。”庞海很佩服地说,“她那篇蛇形管焊接工艺的文章,我读了好几遍,解决了我们厂蛇形管焊接的难题!不知道有没有机会见见。”
原来北河厂也对许如意这么推崇啊,赵光群好像想通了一些事情,“那肯定有机会的。”
等着吃完饭,都已经八点了,赵光群就在门口分开,各自坐公交车回家去了。
赵光群家里离得不远,他没坐车,而是溜达了一会儿L,等着到家的时候,孩子在做作业,老婆在织毛衣,一见他回来,老婆就问他:“不说走个过场吗?怎么这么晚才回来?”
赵光群一边把沾了酒味的衣服换了,还洗了洗脸漱了口,这才进屋喝了一口老婆早就倒好的茶,“跟想的不一样。”
他老婆就是硫酸厂的职工,对本厂的事儿L很清楚:“这是被说动了?你想跟燎原厂合作?”
赵光群没应下,说的是:“我明早去一趟老山将刀厂,张清江邀请我好几次,我都没去,我该去看看。”
事情都有序分配下去,许如意这几天就待在厂里哪里也没去,主要干两件事,一件就是回信,这里面不止有寄给市局的,还有寄给大成螺丝厂的,还有寄给燎原厂的。
表扬的信件许如意都没回复,提建议的如果有用,许如意会回复告诉他自己吸取了哪些新想法,最多的是求助的。
大概是因为她的文章写的是焊接,姜红的跟踪报道又提到了热处理中的氢脆,所以求助主要是这两方面。
有难题,譬如辽远锅炉厂的技术科科长韦力就跟她探讨了一下《大型锅炉异种金属的焊接缺陷问题》,他显然对此颇有研究,写的非常详细,毫无保留。
许如意也很感动,将自己知道的东西,能够拿出来使用的,写信告诉了他。
但更多的都不算难题。
为此许如意还专门看了看来信的地址,发现这些多是县级的厂子,甚至还有村办厂。
用东山省大王村村长兼风扇厂厂长王凯旋的话说:“我们村是属于先动起来的第一批人,大家开始的时候,一起烧砖卖钱,后来我们有点钱,就买了这条风扇生产线,但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对扇叶的焊接总是有裂纹,拍摄了图片,请问许专家,能不能帮我看看是什么问题。”
这种来信,许如意回答得就格外
的仔细,甚至将不曾出现但有可能出现的问题,也都尽量写上,最后的时候,她总会写这么一句:“如有不懂,还可以再来信。”
另一件事则就是设计她要参加秋交会的产品,这个产品主要符合两点,燎原厂的现有水平能够生产,而且同行之间没有竞争者。
对于别人来说,这就有点难,毕竟这些年,大家能想到的东西都生产的差不多了,可对许如意来说,这个挺简单。
因为她知道现在的国外是什么样子,他们过的是什么生活,需要什么东西。
她设计的东西很简单,也很好做,露营车。
这个东西是基于燎原厂生产手推独轮车的基础上来的,很多原材料,譬如钢材轮胎,除了型号不一样,几乎和手推车没啥区别。
当然也有需要添加的地方,譬如轮胎上的刹车设计,能够360度旋转的轴承,锻造厂都有,就是长相差点,看着粗糙点,不过露营的东西走粗犷路线也是有的,不打紧,而螺丝螺母直接用大成厂的就可以,这些都不是问题。
唯一需要找货源的就是车身上的帆布,许如意不知道现在能不能生产,如果不能的话,换成雨布也是可以的,所以并不担心。
而且最重要的是,露营车是外国人现在没想到但绝对需要,夏国人不能理解的东西,压根没有竞争对手。
这会儿L也没电脑可以设计出来让人看看,许如意想了半天,干脆买了一盒孩子们用的水彩笔,画了一个出来,准备第二天拿给张维瞧。
她画画,许吉祥和许为民就在旁边看书,等她画完了,许吉祥的小脑袋也伸过来了,对着上面黑色架子绿色车身的小车子皱起了眉头:“姐,你画的是什么呀?→_[]→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像是个可以拉的车子,可是为什么用布料,感觉挺不结实的,没人会买的。”
许如意就跟她解释:“这叫露营车,国外的人喜欢去野地上吃饭,他们会搭上帐篷,拉上天幕,支起桌子,露营车就是来拉这些东西的。”
这么一说,许为民都迷惑了:“去田里吃饭这么麻烦干什么?”
“有空在家里待着多舒服,野地里春天风大,夏天秋天有蚊虫,冬天冻死了,有什么好去的。”
“他们为什么要用这样的东西?”
这是许如意没有预料过的问题,她想过要解释一下这东西干什么用的,怎么用,但忘了,现在是1980年的夏国,我们距离发达世界实在是太远了。
对方家家户户汽车别墅,而我们连自行车还要凭票购买。
刚刚吃饱肚子的夏国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