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什锦炒饭 他们要去吕家做宴席(1 / 2)

加入书签

“杭博士,谢谢你帮我解围,不然那位娘子还不知道要胡搅蛮缠到什么时候。”温仲夏在杭曜对面欣欣然坐下。

“举手之劳而已,再说学生调皮不诚实,也是我这个先生没有教好。”

杭曜看着对面女子如常的神色,刚拿起的筷子,又放下,郑重其事道:“抱歉,我之前并非有意隐瞒身份,只是认为没有特意提起的必要。”

“我知道,其实你不算隐瞒,因为我并没有问过。”

温仲夏起初十分惊讶,随后便想通了,是自己先入为主,以为能在太学、国子监当先生的,应该至少都是四五十岁以上的大学问家,像孙博士那样的老者。

她根本没想过眼前这个看起来才二十来岁的年轻男子,居然也是博士。

刻板印象害死人。

“所以你没有生气?”

“你帮了我,我为何要生气?”温仲夏只是在回忆这段时间,她和那些学生胡侃的时候,应该没有说过什么冒犯他的话吧。

顶多就是附和了几句“杭博士如此严格啊”,另外还调侃了一次探花的相貌。

现在再看到真人,不得不感慨,这个探花名副其实。

杭曜的心这才落到肚子里,一口气道:“在下姓杭名曜,字初辰,东京人士,现年二十二岁,在太学主讲经义和诗赋。”

这话一出,温仲夏直接怔住。

连旁边那两个竖起耳朵偷听的学生都瞪大了眼睛。

他们什么时候见过杭博士这副热切的样子?

杭曜见她发愣,面上顿感发热,他清了清嗓子,侧脸一扫,板起脸:“你们两个吃完了,还不去上课?”

“是,学生知道。”

那俩学生赶紧收拾起身,心中嘀咕,杭博士怎么还有两幅面孔?

温仲夏盈盈笑道:“看来他们说的没错,你平时在讲堂真的很严肃。”

“我比他们年长不了几岁,不严厉些,镇不住他们。”杭曜解释。

温仲夏了然点头;“快吃面吧,不然要坨了。”

汤面还散发着蒸蒸热气,杭曜从底部挑了两下,细白的面条终于得见天日。

“不知道你喜欢宽面,还是细面,我自作主张扯了细面。”

“细面便很好。”

面条爽滑筋道,汤底里加了两勺卤肉汁,浓郁的咸香味挂在细面上,十分入味。

夹起两块卤肥肠并排放在面条上,卷起来送入嘴巴里,又嫩又弹牙。

碗里的卤猪杂给的极多,他每一口面都能混着卤菜吃,整个人满足极了。

他一手持筷,一手拿勺,吃相很优雅,几乎没有发出声音。

温仲夏颇为佩服,要是她碰上好吃的面,肯定会难以控制的发出“吸溜吸溜”的嗦面声。

她看着看着,悠悠开口:“我姓温,名仲夏。”

杭曜倏地抬头,眼底满是诧异。

原来她的闺名叫仲夏。

温仲夏莞尔一笑:“你都自报家门了,我也该礼尚往来。”

“江南仲夏天,时雨下如川。卢橘垂金弹,甘蕉吐白莲。①”杭曜脱口而出。

“不愧是教诗赋的先生,出口成诗啊。”

杭曜道:“这是唐代诗人樊珣的大作,我不过是借花献佛。”

“博士博士,我叫温孟冬,有没有写我名字的诗啊?”温孟冬突然凑了过来,眼巴巴的看着他。

杭曜神情顿了顿,快速在脑子里搜寻,道:“有的,有一首是这样写,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②”

“阿姐,”温孟冬小嘴一瘪,“为何我的名字后面跟个惨字?”

杭曜:“……”

温仲夏笑得半伏在桌面上。

……

“咯咯咯……”

不知道隔壁哪家养了大公鸡,现在每日抢先一步为太阳报时,高亢的叫声传得老远了。

这日温仲夏他们不用去摆摊,但还是在鸡叫声中早早爬起,他们要去吕家做宴席。

其实杨大娘的生辰正日是后天,但今日刚好是太学的旬假,为了能和大孙子一起过个生辰宴,她便决定提前两日办。

既不用摆摊,温仲夏也不用提早做白吉馍,包馄饨了,昨晚还有不少剩饭,早上便打算做个什锦炒饭。

除了鸡蛋,香菇、腊肉切丁,青豆和苞米提前烫熟。

鸡蛋“滋啦”一声,在热锅中快速变了颜色,趁着未完全凝固时,倒入过夜的米饭,这样翻炒后的米粒很容易均匀地裹上鸡蛋。

青豆等配菜倒入,立即出现了一锅五颜六色。

其实炒饭多种多样,很多时候里面放什菜,往往取决于家里还有哪些食材,热油大火一炒,味道都不会太差。

“什锦炒饭好咯!”

徐袖接过盛满炒饭的白瓷盆,端到堂屋。

炒饭是一粒一粒的,泛着油汪汪的光泽,米粒上裹着金黄的鸡蛋。

腊肉的红、香菇的褐,青豆的绿,以及苞米的黄橙橙,散布其中,姹紫嫣红,甚是好看。

三人正吃着,有人敲门。

温仲夏奔去开门,门外站着吕天川,还有一个小厮坐在马车上。

吕天川穿着常服,笑道:“温娘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