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6 章(1 / 3)
李渊的教令传至军中,本来已经被李世民调节平复的军心再起波澜。 李世民急令封得彝入朝见李渊,当面分析形势陈以利弊。 封得彝这个人选定得很合适,他是历史上有名的能言善辩之人,尽管现在他跟随李世民攻打洛阳,但在李世民和李建成夺位后期,他可没这么坚贞,那是两边讨好左右逢源。 跟李世民说你要早下决心除掉李建成,李唐江山都是你打下来的你才应该当皇帝; 另一边呢,又跟李建成说李世民功高难制,绝不会屈居太子之下,太子你还是得早点下手以绝后患啊。 但让人称奇的是,这种强风险高难度的走钢丝行为,人家封得彝愣是干得滴水不漏,两边都认为他忠于自己一方。 李世民相信他到什么程度呢?在登基后认为他有大功,进位左仆射,位高权重啊。 而且,在他627年去世后,李世民悲痛万分,追赠司空之位,谥号为“明”。 直到643年,李世民才被告知了封得彝的两面派行为,得知自己被欺骗的李二风同学大怒,于是革除了他的一切追赠封邑,这还不解气,随后把他的谥号改为“缪”——名与实爽曰缪,是为恶谥。 这人人品如何先放在一边,他能让两边的老大都觉得是自己人,这份能耐可不是一般人有的,从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封得彝的口才绝对是顶尖级别的。 而这次他被李世民派去长安劝说李渊,任务也进行得非常顺利。 大军出战八个月,人吃马嚼,粮草兵械,战术的统筹安排,辎重的远距离运输,哪一样不是钱?这样大的沉没成本,谁舍得轻易放弃? 而李渊的顾虑无非是两方面。 一者,秦王攻城日久,洛阳久攻不下,长安方面对于这次行动的猜测并不乐观,于是心生退意; 二者,大军在外,长安孤悬,眼见着李世民久战不回,周边势力有些蠢蠢欲动,万一有人趁着长安兵力空虚突袭,那李唐的大本营就会面临很大的风险。 在这种情况下,封得彝对李渊当面分析形势,如今洛阳破在旦夕,说不定什么时候就撑不住了,而一旦撤兵,前功尽弃啊! 长安不是小城,只要大方略不走偏,坚守几月绝对不成问题,就算敌军来犯,也不是短时间就能打下来的,哪怕是周边的小城被拿下,等秦王攻下洛阳再回返救援也来得及。 李世民权衡再三,同意继续秦王继续围攻洛阳。 确定继续攻城,李世民在洛阳城外深挖壕沟,断绝内外交通,既然强攻不下,那就要把洛阳城变成彻彻底底的孤城,围死王世充。 在这种攻势下,本就缺粮的洛阳城可以说是食水断绝,城内的三万户百姓仅存不到三千户,他们只能靠树皮草根来维持生命,在这种情况下,王世充的军队也坚持不下去了。 洛阳城内的守军吃都吃不饱,还要面对唐军接连不断的进攻,同时,城内,自己的妻子儿女可 能已经因为饥饿变得面目浮肿羸弱不堪,命都保不住了,哪儿还有心思守城?一时间,洛阳城内怠战情绪非常严重,城防濒临崩溃。 李盛为了攒积分,也跑过去靠近城墙收集了一些场景,虽然这些场景很珍贵,系统也告诉他积分很高鼓励他继续去,但李盛觉得心里很难受,每次去了都要自己待很久才能让心情平复下来。 怪不得有句话叫“宁为太平犬,不为乱世人”,战乱之中,底层百姓实在是太苦了! 李盛看着城墙上面带菜色的守军,看起来也就跟他上辈子差不多大,脸上一点肉都没有,瘦得连颧骨都高高地突出来。 眼睛里没有一丝光彩,看见唐军攻上来也是动作缓慢地抬起手里的武器反击,感觉他只要稍微大幅度动一下,那副疲累瘦弱的身躯就会散掉似的。 在系统的视角中,李盛能看见城墙上倒在边上靠着墙休息的守军,看见他们干燥起皮的嘴唇,看到他们枯黄蓬乱的头发,看到他们脏污皲裂的手指,也看到他们麻木不堪的神情。 李盛觉得胸腔里仿佛被堵住一样,鼻腔里泛起一股酸意。 是,他们是敌军,但李盛还是会为他们难受。 无论是唐军,还是郑军,都是这片土地上的百姓啊。 但这件事是无解的,它的残酷之处在于,战争会死人,但终结乱世、终结战争的方式,也只有战争。 “宿主,再继续收集一些场景吧,战乱中普通百姓的情况,也是很有研究意义的资料。” 李盛有些没精打采:“怎么收集?我又进不去里面。” “你站在高一点的地势,只要够高,我是可以借助你的眼睛看到城内情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