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 昌谷李贺(1 / 2)
元和四年六月的长安,一片祥和,至少表面看起一片祥和。 进入元和四年后,天下太平,一直没有什么大事发生。 但这这表面之下却是暗流涌动。 自从太子李宁薨逝之后,太子之位一直悬而未决。 对于关注太子之位的人来说,元和四年的四月应该是一个节点。 如今传言呼声最高的遂王李宥与澧王李宽之间的竞争突然由风平浪静直接进入了白热化。 对关注太子之位的人来说,六月前,最大的事就是四月国子祭酒冯伉去世,官方对外宣传是他醉酒失足跌倒撞到脑袋而亡。 但是在民间传言却是因为国子祭酒冯伉酒后失言,说惠昭太子李宁压根没死,结合到冯伉一直反对另立太子一事。 于是他的死透露出一丝阴谋的气息。 但是很快冯家人亲自出来辟谣,老爷子确实是酒后跌倒摔了脑袋去世的,还说冯伉没有反对过立太子一事,他还支持立贤不立长的说辞。 当然人死灯灭,这话究竟是不是他说的,无从考证了。 这件事在长安上流社会影响比较大,对百姓来说国子祭酒无非就是一官名而已,至于谁担任这个职位与百姓无关。 所以,很快这件事就不了了之了。 不久之后又发生了一件事,倒是和百姓有点关系,因为这件事是发生百姓中间的事。 武功县的一位哑巴了一辈子的乞丐张英奴,一夜之间出现在了长安街头,没人看见这个乞丐是怎么突然出现在长安的。 他惊恐地寻求百姓帮助,但是语言不通,最后不得不沦为饿了捡烂菜叶与狗抢食吃,渴了喝井水河水的地步。 这样过了十几日,在一日早上朝阳升起时,这个哑巴乞丐突然中邪了,他在乞讨的集市上突然发起了疯,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原地转着圈,无视了人来人往的赶集人。 很快张英奴面朝东南方向定住,如同木偶一般一动不动。 这位哑巴了数十年的乞丐突然开口说话了。 而且出口成章,唱了一曲《回波辞》。 “回波一望悠悠,苍龙登邑难见;还须寻他西南海,出海跃跃九天。” 这位哑巴乞丐扯着嗓子吼出这首《回波辞》后,倒地就昏死过去,再醒来时一脸茫然,又成了哑巴。 当时目击者千百人,很快这首词在坊间开始流传。 因为这位张英奴被天人附体,才能做出这首词。 很快就有人传言这首词暗示邓王已死,该立遂王李宥为太子。 因为登邑合在一起就是“鄧”字,暗示邓王。 而遂王李宥封王之前为建安郡王,而建安郡王正是在东南沿海方向,后两句简直就是明晃晃地说遂王李宥是真龙天子。 很快这件事就传到了宫内李纯耳朵里,正在为立太子而发愁的李纯勃然大怒,直接定性为张英奴装疯卖傻,妖言惑众。 李纯当即下令将妖言惑众张英奴杖毙于当街,以儆效尤。 然而更奇怪的一幕出现了,在杖责这位哑巴乞丐的时候,知道被打死也没喊出一个字,显然他确实是个哑巴。 李纯亲自下令杖毙张英奴一事似乎向外表面了自己的态度。 于是原本看好三皇子遂王李宥的百姓相当一部分开始看好二皇子澧王李宽。 但是李纯没有进一步措施,于是坊间的谈资随着时间逐渐被人遗忘。 关于立储的问题,一切又变得模棱两可。 然而进入白热化的遂王李宥身后势力怎愿意就此罢手。 五月,一直怀疑太子李宁薨逝蹊跷的刑部尚书郑元暴毙。 同月,盐铁使、史部尚书李巽暴毙,巧合的是李巽一直主张立长不立贤。 伴随着两位朝堂大员不明原因的暴毙,关于立储一事,搅和的朝局之中人人自危。 于是朝中文武百官,还有地方节度使纷纷上书要求朝廷尽早立储以稳朝局。 李纯被一系列的事折腾的精疲力尽,在分析利弊之后,他决定里遂王李宥为太子。 因为李纯清楚,只有立遂王李宥为太子,朝局才会真正的稳定下来。 私底下李纯仍然鼓励左神策军中尉吐突承璀与澧王李宽保持联系。 随着七月册立遂王李宥为皇太子之后,朝局终于看似暂时的安稳了下来。 但是朝堂之上的事对百姓来说太过遥远。 对于晋昌坊的百姓来说,朝廷上的那些事还不如五月的时候晋昌坊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