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57章(1 / 3)

加入书签

过完了年,南京长江大桥的工程在继续,而其它各行各业也在加速,同时,郑勇也已经开始下手整顿郑成功与吴三桂的兵马,他们现在已经停了下来,主要是消化吸收前面的作战成果,东南亚半岛,南亚次大陆南端,这两个地方面积虽然不是特别的大,可是,民族却是众多,而且,他们相互之间也已经有意无意的斗了上千年之久,也可以说是世仇了。

虽然现在都归于一个国家的统治之下,彼此之间却是属于自治区的性质,目前中央的权力还不好插手太过,这需要一个过度期。

但是,自治区的区界,却并不是以后的国界,已经不再限制人民的自由来往了,他们就是要到南亚次大陆去,或者到中原去,只要他们能走,会走,那也是没有问题的,语言交流?自己解决。

不管在东南亚还是南亚次大陆的南端,才取的都是汉语为国家级官方用语,而其他民族或者地方上的方言,都与汉语并行,在这些特殊地地,双语制是非常重要的,已经写入到了律法之中,受到法律和进行政令的双重保护。

但是,相对而言,汉语的语众更多也更广泛,而如果想参加国家级的科举,汉语就是必修课,因为,科举只使用汉语,别的任何语言文字都是不认的。

就是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郑勇派出了一个教员大队,去郑成功和吴三桂的军中进行全面的培训,其实就是让这些军队现代化,正规化,与以前的纯冷兵器下所形成的军队区分开来。

未来可是火器的天下,是热武器时代,冷兵器正在慢慢离开战场,成为一个战斗的辅助性的武器。

如果不能把握这一点,那么,这些所谓的士兵,就不能适应新的战争,而那些将官们也不能指挥这样的战争,还在提倡密集形军阵,这样的军阵简直就是对方远程火力最佳的打击对象,这样的傻子,以后可不能在本国军人中存在。

当然,外国军队目前还是普遍存在的,西方现在虽然火器也已经比较多用,不过,他们的战刀和长枪依然有装备,而且,他们的火枪手现在还在玩排队枪毙战术,这对于郑勇的军队来说,那就是活靶子,不值一提。

这一对于这两支队伍的整顿也是对于南中国海各岛进攻的前期准备,这些岛已经有很多被西方人占领了,而南中国海是中国的内海这一概念在郑勇的心中已经扎下了,有一支强大到也无法取胜的队伍,否则没有任何能再来阻止他的意志了。

也没有更多的要求了,就是尽可能的把所有的黄色人种都护持起来,当然,就算是这个他也只能忍痛把南美洲给放弃掉,而是只把北美放入到自己的计划之内,真的不能吃独食,真的不能把一颗星球变成一个国家。

而随着天气变暖,他又要忙春耕春种的问题,春种一颗粟秋收万颗籽啊,对于一个目前还是农业大国的国家来说,这有多重要可想而知了。

于是,开会布置监督等等,一切都是为了春耕保驾护航,虽然现在有东南亚以南亚的粮食进入补给,可是,还是要有自己不断的想方设法的提高产量才行啊,只要把全国的土地都开发起来,吃饭应该不是问题。

而等到工业化上来之后,农业的产量应该增加的更大,同时,成立农部,重点就是研究如此提高农业产量,以及摸清楚和地到底有多少农田,这些农田的分布所属,每年的种植以及收成,还有就是农民的工作以及正当权益的保障问题。当然他们最大的一个职能就是优化种子,选种,育种,培种,这三种相结合,把亩产量起上来,为全国的饭碗做好保障。

这个农业部很重要,一个农业文明的国家居然连个农业部都没有,这真的说不过去啊,当然也有司农寺,从三品的官位,可是,几乎就不怎么管事,就是一个闲散职务。

孔子的弟子问农于孔子,孔子道:“你不要问我,你去问老农,他们比我懂得多。之后又说,只要学好了诗书礼乐,那就是一个上等人了,还用的着学农稼之事吗?可见,孔子对于农民是有抵触心理的,为什么?因为他的出身就不好,而在他那个时代等级非常的严格,如果不是他有贵族的血统,他根本就无法就学读书,更加上不了席面,做不了教师。

所以,他对于出身很敏感,这当然是历史的局限性造成的,这也说明,即便是到了圣人级的孔子,也并非一个完人,他也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这又近一步说明,孔子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而不是一个万知万能的神。

我们中华民族的信奉的圣人是一个鲜活的人,虽然他有自己的缺点,可是,他对于本民族的贡献之大,无出其右者,炎黄也不如他的贡献大,孔子已经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象征,当然,这也不是说,只有他才能代表中国传统文化,而是说他的重要性是无法绕过去的,如果你能绕过去,那么就只能说明一点,你所说的中华文化,并不是真正的中华文化,你……在造假。

时代有自己的发展规律,每一个人时代的人,只能为他所在的那个时代负责,而不可能为预测到时代变迁之后的时代特征而提前二千多年就给出一个解决方案出来,如果孔子能做到这一点,那他就绝对不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而是一个无所不能的神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