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二十六 章(2 / 3)

加入书签

情形,倒不好说了。”

张娘子笑她:“是为了叫她爹少说话吧?入了你的眼的,就这样色色替人想得齐全。你等她生产后,再问她。”

顾观月一边应着,一边又说:“买人是一样儿,我来来回回牌坊村到花满蹊,又要去县里,再买辆马车吧?”

张娘子心中有数,给她通着头发,道:“那要不少钱,一匹马少说一百贯,一辆车也是百贯左右,还要添置车上家什儿,得准备三百贯钱。你手里有多少?娘这里尽够的。”

从顾观月生意起来,补了她的缺,她手里又有了两三百两,都可拿出来给女儿用。

顾观月却摆手道:“娘不用操心,零散生意攒了些,此时虽还不大凑手,再有半月也够了。我说了让娘过好日子,娘只管安乐就是。”

张娘子笑她:“是,我闺女是个有大能耐的。娘就攒着钱,给你添嫁妆。”

顾观月听她说嫁妆,趴在她腿上,便想起袁澄,昏昏然睡过去。

很快就是九月九日,重阳佳节,顾观月令人在花满蹊篱门前扎起菊花塔来,从这里到官道来往的人都能看到,转眼间花圃里菊花都卖空了。

她空下来,便与张娘子应了李家的约,同去白马山登高,去青莲寺礼佛。

当时风俗,重阳必得登高,连一马平川无山可登的地方,也要登上城楼望远,这有个说法:“九九极阳,阳极转阴,登高向阳,乃为阴阳调和也。”

因牌坊村距白马山也有十几里地,她母女雇车匆匆赶到时,李家众人已等在那里,都在车上闲坐。

李蔚护着家中女眷,一眼瞧见她们来了,他便招着手快步迎上来:“婶子一早赶路辛苦了,今天路上人多车多,你们还顺当?”

一边引着她们过来,众人会齐,都弃了车顺着石板路慢慢向山门走。

因今日大节,路两边满满当当挤的都是卖货的摊子,有卖各类吃食的,有卖香烛、香炉、经书的,亦有卖佛牌、念珠、手串的,至如绢花、珠翠、抹额等物亦为常见,甚或珍禽异兽、猫儿、狗儿之类也摆了摊子在山门前。

叫卖声、问讯声、讨价声、呼明引伴声,人声鼎沸,声声入耳,热闹非凡。

要说今日最火的摊子,还是卖重阳糕与卖花儿的。

卖糕的旁边大多挤的是女娘、小孩儿,卖花的摊子上挤得多是要簪花的郎君们,大都买茱萸果和金菊两样来簪。

至一处卖糕的摊子前,顾观月见外头围了一圈人,便停下来往里瞧,见他家的糕花样繁多、颜色各异,上插各色小彩旗,甚是可爱,兴高采烈地说:“干娘你们看,那一个小鹿样儿的,一个大象样儿的,还有那个仙鹤样的,都是好意头,我去挑了来孝敬您和我娘。”

曹老安人与张娘子见她神态崔跃,都笑说:“叫时鸣陪你同去,莫叫人挤着了。”

于是都看她挤进人群去与摊主寻问,认真娴熟与人讨价还价,都笑起来。

曹老安人顺口说:“元娘今天这么高兴。”

张娘子答:“她近日办成了一件大事,正得意呢。”

正说着话,顾观月与时鸣举着三四个匣子从人群里挤了出来,跑来献宝:“这一匣子‘食禄糕’孝敬干爹,这一匣子‘万象糕’我带回去放着家常吃,这一匣子散的,咱们现就尝尝。”

说着她就给众人分了,她自家也捡一个样子好的尝了两口,倒觉得比家里日常做的好一些。

小曹氏上来,携了她的手,悄悄与她说话:“上次你给的声律书,我都看了。只是还不行,你阿兄家常吟起诗来,我还是答对不上。”

顾观月还记得,小曹氏产后给孩子做满月时,曾叫她寻一本声律书,她上回去维扬书坊,给她带了一本,问她为什么突然学这个,她也不说。原来是为了应和李蔚。

她便笑道:“我就说嫂子怎么转了性子,突然要学那些个风雅东西。”见李蔚就跟在后面,她也俏声地,“若为了应和阿兄,只声律书还不够。嫂子把唐诗背上两三百首来,大约就够了,我看阿兄也没那个作诗的能耐,多半就吟诵前人佳作。”

小曹氏叫到:“我的天,倒要费这些工夫。”

顾观月反劝她:“这可不算多了,若要认真学起典故来,才费事呢。嫂子想,两人这一辈子几十年呢,只花半年工夫就能背这些诗,哪里算长?我再教嫂子一个巧,你学了韵书,阿兄吟诗时,但指一字说,这个韵脚妙,那个怎么不押韵,阿兄必愿意教嫂子的,那时岂不是夫妇相合?”

小曹氏笑起来:“你说得很是,那我学起来。”两个人手挽手嬉笑着往前走。

旁边李蔚瞧见她们这样,笑靥如花两张芙蓉面,灿若星辰两双星子眼,倒好似一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