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五十三回(2 / 3)

加入书签

也没错,爸爸就是因为调查这回事还没回来。

也是在这一声雷后,我们终于见到了站在屋前的亮光,从院子里找这屋子甚至比从外面看起来都难找。

“小的给世子殿下请安。”

朱阳连忙上前扶他免得他跪下,看他举着拐杖颤颤巍巍的样子,还真是让人不免担心。

不用说,这位就是于经理,还在工作的时候他趁着地价便宜在这附近购入了不少土地,修建了这个宅邸。土地的升值让他赚了不少钱,附近的几栋高楼大厦都是从他手里出让的土地,而他目前也还是附近几栋公寓的主人。

不过他虽然上了年纪却没有请照顾他的工人,自认为身体硬朗的他一个人生活在这栋宅子里,当然因为年事已高没法打理,让房子变成了这副模样。

“伊藤商事进入这里的时候,倭寇乱华的事还没过去多久。我们国家的百姓对和国人心里还藏着怨恨。为了能进军我国的市场,美化和国企业的形象,他们做了不少善事。当时赠送给文教机构的东西有很多,石室中学只是捐赠目标其中之一,民族乐器也是一大批,这不过是一大批当中,其中的一件罢了。”他也是盯着我们送来的簿册很久后才想起了这回事,“你看这琵琶,阮琴,都是我们同一批捐赠的。”

这么说来,就算是找到了捐赠人也找不出线索吗?

“不过……如果真的要说这把杨琴的话…… ”

他抬手想要给我们倒茶,但看他颤颤巍巍的手臂老吴赶紧上去帮忙。给我们三人都斟上茶后,他拿起紫砂茶盅来喝了一口后才说:“我也只是听说,这把杨琴不久后被放到了学校新修大楼的地下室里封印了起来,有说这把琴被附了魔,出过什么事情。”

“确实,这把琴上附有怨煞,我们正是来打听这事,那时出过什么事?”

“当时也只是小范围的传言,你也知道做长久生意最重要的就是契约精神,从自己手里出去的货就要负起责任。和国人很重视这一套,也是他们能在战后如此快重建起商业强国的根本,一直学习这一套的我也深受影响。虽然是捐赠不是生意,但毕竟是我们商事送出去的乐器,听到传言我便想打听一下好承担起责任。坊间说有一个学生在接触到这架杨琴后像着了魔一样经常不吃不喝练习,都是被人强拉着从那琴上下来才肯作罢。但有一个假期因为不用上课,所以也没人注意到他在那里练琴,连着弹了三天三夜体力不支后才被人发现倒在了练习室里。虽然琴艺精进到出神入化的程度,但这毕竟不适合孩子,而校方也是这时候才发现不是第一个接触这琴的人出现这种情况了,而后请了信相院的得道高僧施法后将它封存了起来。”

他喝茶停顿了下说:“但这是我打听来的经过。校方对我的说明是,那琴只是有些老旧,他们有预算为民乐社更新设备所以老琴就这么淘汰了。但经专家维修保养时,发现这琴可能有一定的文物价值,所以没有像其他乐器一样捐赠给对口的农村学校,而是暂存在了学校里。因为发生了学生的异常事故,学校似乎也有意消除舆论,当时这件事的影响很小,学生的事也只是被当成了一种都市传说。

“但我还是对文物价值这一事觉得蹊跷,我们是行捐赠的善事,捐赠对象还是全国闻名的学校。当时可是花大钱定制了一批上等乐器。将二手乐器当成新乐器捐赠给孩子这种事要是被发现了难免会影响我们企业的声誉吧?这事是从我手上出去的,我当然要调查清楚,这样这事万一暴露出现PR问题还能有所准备。我找到了当时的乐器商再三逼问,他才说出实情。和国战后经济恢复很快,成都因为战争而发展,在战后也成为了重要的中心城市。和国人组成的商会不约而同地选用这种做好事的方式改善形象。捐赠文教机构的活动有不少,他的乐器订单也一下爆炸。但民乐乐器那时基本都得靠经验丰富的手艺人亲手制作,交不出货的他拿着不少翻新货当新货出货。反正都是用于捐赠的,也基本不会有人执着于售后问题。

“以次充好的事搁起再说,得先搞清楚是什么样的二手货才能预估到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如果那附魔是个很强的怨灵,自然不能让学校再留着。于是我拿着那人给的线索去找琴的原主人。战争时代什么音乐什么艺术不像和平时代这么值钱,颠沛流离的逃难,也让不少艺术品的主人不得不卖出他们以换些吃住,这种琴的转手很快,经历了不少主人。但是查到更早的主人时,我遇到了阻力。”

“什么阻力?”

老于看看朱阳,又看看我,心里似乎是犹豫了很久。他又喝了口茶后才继续说:“皇室。”

“皇室?!”

“我调查到一任主人后事情就变得蹊跷,有人明确地告诉我不要再计较此事,但他不愿意表露身份我便没有在意。再接下来是警察,政府之类的人开始找我麻烦,我那时毕竟是生意人,再加上那琴确实也没再惹出什么事来,便也忙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