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成都战况(1 / 2)
程?此行出来已快一个月,他率领的五支侦察小队负责成都城南部区域的侦察,当前任务已基本结束。这两日他一直在约定的集合点潜伏,等候各支侦察队的汇合。苏三儿所带的斥候小队被蒙古人袭击时,他正和已归队的三支侦察小队士兵在路边的芦苇丛中休息。只是远方隐隐传来马蹄声让他们警觉起来,过了一会儿远处小树林又燃起大火,接着便是一队蒙古骑兵朝这边策马而来。
在这段时间侦察中,霹雳军侦察队活动极为小心翼翼,尽量避开大路而走偏远小路,也尽量不与蒙军和官军甚至土匪发生冲突。由于成都城蒙军一直被宋军压制,外出侦骑很少,故程?手下的各支侦察队并没有与蒙古人发生冲突,手中的弹药基本没有消耗。当发现蒙古骑兵朝自己隐藏方向而来之时,程?便决定突袭这支蒙古十人小队。现在兵力三比一又是伏击,程?有十足的信心全歼蒙古人。
不出意外,一通手雷和一阵排枪后,这些蒙古兵便非死即伤,纷纷倒在马下。此战最大的收获是缴获了八匹战马,以前霹雳军与蒙军的小规模交战往往都是击溃战,也曾俘获过战马,不过都是些伤马根本不能再役使,故最后都变成了马肉。这次全歼的蒙古侦骑队也是标准配备,有十人二十匹马,除却打死五匹和因伤不能行走的七马匹外,其余八匹便成了霹雳军的战利品。这意外的收获让程?大喜过望,他留下人员接应尚未归队的两支侦察队后,便先行带着马匹和其他战利品回横原镇了。
当成都-云顶城方向的十五支侦察队全部回到横原镇时,距出发时已有一个月了。这十五支侦察队原本是足额一百五十人,回来的只有一百四十一人,其中病死一人、战死八人。战死者中有三人因土匪和蒙军袭击而死,另五人却是被云顶城姚世安手下所杀。在云顶城十里外的一处峡谷中,姚世安的手下士兵突然对装扮成道士的霹雳军士兵痛下杀手。即便霹雳军士兵在最后关头报了崇庆府厢军的身份,云顶城士兵仍并没有停手,无奈之下只好奋起反抗。奈何云顶城士兵人多势众,霹雳军士兵虽然用手雷和火枪打得对方伤亡惨重,但自身也在强弩的攒射下折损过半。幸得两名重伤员留下断后,并在追兵群中拉响了手雷,这种同归于尽的悍勇,才吓得云顶城士兵不再敢追赶,使得侦察小队才得以逃出生天,却也是人人带伤。
所幸的是,虽然人员有折损,但此行并没有火枪和手雷被敌人缴获。宋军将神臂弩、震天雷、突火枪等武器列为绝密军备,平时严格使用和保管,作战时即便毁坏也不能落入敌手。霹雳军对火器的管理有过之而无不及,甚至每件火器都有编号,实行台账管理。当然欧阳轩也知道,技术扩散是不可避免的,但要尽量延缓技术扩散的速度,让霹雳军的军事科技与敌对势力形成代差。要知道南宋的科技技术可是中国古代的巅峰,官府控制区域中也是人才济济,只要有样品,要学习和模仿霹雳军的火器也并不是太难。更让欧阳轩所担心的是,这些人才为官府所用就罢了,就怕投降蒙古人。要知道蒙古人也极善于学习,也善待人才,这从每次屠城中都不杀工匠和儒生可见一斑。
从事后汇总的情报中得知,云顶城不分青红黑白攻击与其极度排外有关,虽然他们也与蒙古人交战,却也视抢劫为家常便饭,甚至连友军的粮草也抢。自姚世安入主以来,云顶城已俨然成为其私家领地,余玠主政四川时多次试图进入云顶城也不得。余玠之后,姚世安对于朝廷更是听调不听宣,隐隐有割据一方的苗头。蒲氏家族为蜀中大族,蒲择之虽为文官却性格刚烈,姚世安不敢不给面子,但也只是虚与委蛇。
云顶城有八千士卒,是川中除重庆府之外兵力最多的堡垒,此次成都之战蒲择之要求派出七千人马,但姚世安只有派出了四千士兵,理由除了云顶城要防备蒙古人突袭外,便是粮食匮乏。姚世安的这两个理由实在牵强,要说这云顶城虽然是“川中八柱”之一,地理位置也极为重要,还是成都府的驻地,但当前川西蒙军全部龟缩在二百里外的成都城内,显然没有能力去攻打这座险峻的要塞。蒲择之攻打成都势在必得,他此行携带物资甚至多,基本上将余玠之后蜀地十多年的积累尽数带上了。他的原则是出多少兵给多少粮,云顶城出兵少给便给粮少,但饶是如此姚世安仍不愿多出兵马,怕人马折损大了影响实力。在他心中这年头有兵才是王道,至于粮食短缺问题,只要再熬两月便是成都平原的麦熟之时,自是不缺粮食的。
成都方向侦察带回的情报打消了欧阳轩的顾虑——原有的历史走向并没有改变。在攻打成都城过程中,宋军虽然攻入了城中并与蒙军展开激烈巷战,甚至一度占据了半个城并击杀了蒙军主帅阿答胡,但蒙军极其坚韧死战不退,宋军不得已只好退出城外。随着川西各地的蒙古驻屯军源源不断撤回成都,以致蒙古守军一直能凭城据守。
随着时间的推移,形势对攻城的宋军越来越不利。更要命的是,在川东攻伐的纽璘已率强军回援,据悉已击败宋军在遂宁府箭滩渡的刘整部和灵泉山的段元鉴部,并已朝成都方向赶来。箭滩渡和灵泉山一失,成都平原便无险可守,蒲择之部将面临腹背受敌的险境。而蒙古驻屯在川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