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65章 翻天又何妨(4 / 7)

加入书签

原来丁强一直记挂着李云海家新屋圆垛的事,知道他家今天圆垛,也要来讨一杯水酒喝。

李云海拍拍丁强的胳膊,笑道:“你有心了,丁哥!那就一起回去!”

林芝说,她家里人知道李云海家新屋落成,但因为工作忙,不能前往,只好派她当代表。

李云海当然明白,在自己和林芝确定婚事之前,林振邦夫妇都不会轻易去他家。

丁苗看到哥哥来了,跑出来说也想回去吃酒席。

“李经理,你同不同意嘛?”丁苗笑着问道。

李云海指了指丁强:“你哥同意就行。我放你的假便是了。”

丁强自然说好。

汪丽丽、张俊、马玉波等人都向李云海道贺,也送了红包。

“李经理,你只带丁苗走啊?不带我们回家吃酒席?”张俊笑道,“是我们送的礼不够她的厚吗?”

李云海哈哈大笑,说道:“这样好了,等我回来,再请大家吃一席!”

张俊等人这才作罢。

李云海他们开着两辆车,回到了石板村。

今天的李家,那叫一个热闹!

村里的人都跑过来看圆垛。

屋前屋后围满了村民。

李云海早有准备,搬出在省城买的十几箱烟酒来,放到账房里,开了一箱烟,给看热闹的村民,不论男女老幼,每个人都发了一包,给施工队的同志,还有帮工的村民,每人发了两包烟。

他现在是商业局的科长,要买烟酒再简单不过,再好的烟酒,也随便他买,而且都不用议价。

所有人都感受到了李云海的慷慨大方,自然好话不断。

新屋封顶,在农村也叫圆垛,或者叫上梁。

圆垛当天,四邻八乡的人都会来唱赞词,主家有人站在屋顶,往

唱了赞词的人,就可以捡红包。

李德明准备了一袋子红包准备撒。

平时勤俭节约的他,今天决定大方一回,每个红包里装的都是两块钱,这叫好事成双。

唱赞词的人此起彼伏。

彭癫子唱的最起劲,声音也最为洪亮:“乔迁新居住新房,改变环境精神爽。弃旧迎新新气象,一年更比一年强。赞喽!”

李德明站在三楼顶上,听到一声赞喽,就往

彭癫子捡起红包,又开始唱赞词:“一赞高楼豪舍,熠熠生辉巍峨,二赞亲朋贵客,名望尊崇显赫,三赞新居陈设,品味典雅特别。赞喽!”

“一代祥光辉吉宅;四面旺气重门聚。三阳日照地平安;五福星临吉庆门。赞喽!”

“……”

赞词唱个不停,红包撒个不止。

像这样的喜事,村里难得有一回,会唱赞词的人,能赚几十块钱。

有些不会唱赞词的小孩子,也在会

李德明听到了,也会撒一个红包下去。

小孩子捡到了红包,能高兴好几天。

唱完赞词,李德明手里的一袋子红包也撒完了。

彭癫子喉咙都喊哑了,赞了几十个红包,赚了一百多块钱。

李德明撒完了红包,说了几句感谢四邻帮助的话,请大家到新屋喝喜酒。

他转过身,忽然看到主梁

李德明这叫一个生气!

农村建房子,主梁

新房上梁,有5样东西是要放的,分别是:一对古钱币、一双新红筷子、五色新布条、红线、一块香木。

其中最忌讳放的就是尖锐的刀具!

因为这代表着主人家会有血光之灾!

还好李德明发现了这把刀!

他当即把刀拿走,又检查了一遍,确定没有其他不吉利的东西。

李德明下了楼,找到李云海,把此事说了。

李云海也是一震!

人家架梁你放刀,不是有恨是有仇!

李云海重活一世,当然知道家乡的这些老典故。

“爸,这是我家的刀吧?”

“是我家的刀。”

“爸,我敢肯定,不是施工队的人放的。”

李云海首先采用排除法。

施工队的人都是县建工局的,知道李云海的身份来历,不可能对他家如此不恭敬。

再者说了,新屋还要搞装修,也是承包给施工队的人在做,他们不可能在这个时候,做出这么匪夷所思的事情来。

李德明点了点头,说能干出这事情来的,肯定是我们村里的人。

李云海刚才一直在忙,没有留意有哪些人上过屋顶。

而李德明只顾着撒红包了,也没有看到谁到过上面。

李云海想了想,心中有了计较,说道:“爸,这事我们先记下。马上开餐了,先招待宾客吃饭吧!”

新屋的一楼和二楼,都已经收拾干净,虽然还没有装修,但就是这红砖屋,已经胜过村里所有的土砖屋了。

在八、九十年代,很多人家建好屋子盖好瓦,没钱搞装修,就这么住进去的也有很多。

而在后世,还很流行这种风格,说是什么简洁风、工业风。

一楼摆了几十桌,桌椅都是从祠堂借过来的。

村里的祠堂常备有几十桌酒席的桌椅,由同宗人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