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张昭举荐人才(1 / 3)
三千余匹战马几乎是孙策打下整个江南才攒出来的家业。 从丹阳到吴郡,从笮融到刘繇,几乎是所有的战马都被缴获,才有了如今规模。 这次南下平叛,剿灭了大量豪强部曲,也没能再收获几匹骏马。 所以这三千余匹战马基本上就是江东的最大规模了,想进一步提升暂时没什么好方法,但要维持这个规模却是只要用心就能够实现的。 不要说南方不能养马。历朝历代,除了大宋,哪个南方王朝养不了马,组建不了骑兵? 东晋的北府军、明朝的北伐大军军中都有数以万计的战马。 广马甚至是一個著名的战马品种。交趾都能养马,吴郡养不了马? 这无非是成本和规模的问题罢了。 当然,孙策也没想着现在就拉出上万铁骑,只是把这三千匹马精细打理的话,在吴郡是绝对可以实现的。 张纮建议完善马政,孙策随即看向张昭,说道:“如今吴郡地广人稀,田莱多荒,我打算划出一片田地建为牧场,设专司牧马,长史有何建议?” 张昭沉吟了片刻,说道:“若欲养马,则必选于平原之上,山谷之旁。而江南之地,沃野莫过于吴县。越王勾践曾为吴王夫差马夫,为吴养马于吴县之南二十里的白马涧。及越王灭吴,乃将此地更名谢越领。将军若欲养马,上善莫过于此处。” 闻言,所有人瞬间皆深吸了一口气。 在吴县境内养马! 这代价也太沉重了吧? 吴县可是整个江南的赋税重地,是经济之重心。 每一亩地都可以耕耘成亩产十石的上田。将这种良田沃土划出来几万亩甚至十几万亩养马?仅是少收获的粮食就有上百万石。 孙策瞬间对养马的代价有了极其清晰的认知。 难怪南方政权都不爱养马,把鱼米之乡的沃土拿来养马,损害的可都是士大夫们的利益。战事还不知道用不用的上战马,可他们少了上百万石粮食的收入可是实打实的啊。 蒋钦此前曾经负责养马,犹豫了一下问道:“南方各县不能养马吗?” 张昭说道:“南方各县多丘陵山谷,地势与丹阳相似,战马不得驰骋,必日趋矮化。” 孙策点头,这个他也清楚,日趋矮化的马匹就会成为一个著名的马种江东马。这种马个头矮小,甚至被小日子的使者所鄙夷。这种马适合马耕,但不适合战场冲锋。 孙策可不希望自己麾下的骑兵像小日子一样,一群七尺小卒骑着堪堪一米的矮脚马冲锋。 他希望的是身高七尺七寸以上的猛将,骑着高头大马,甲骑具装,仅冲锋之势就足以让敌军胆寒崩溃。 所以在平原上养马是必须的。当然就算在草原上放牧也不是全一马平川的草原,最好有高山山谷可以过冬、避风。 既然吴县南方的白马涧,越王勾践都曾经在这里为吴王牧马,孙策也没什么舍不得。总不能气魄连夫差都不如。 随后孙策郑重的说道:“良田虽然珍贵,但没有武力庇护,亦必遭祸殃。尤其如今天下扰攘,拥众营私者不可胜数。若没有一支强大武力,纵然有百万亩良田亦免不了战火荼毒。所以牧马之事,为当前要务,就选择最佳之所放牧。在城南白马涧圈设牧苑!” 这里是江东少有的平原地带,同时还靠近城邑,方便给牧苑就近提供谷粮和刍草。 张纮立即拱手,说道:“如此对军马而言最好不过。另外驮马、耕牛等畜无需放置在吴县,可于南方荒芜各县另设牧场放养。” 这就显然不止要设置一座牧场了,恐怕至少三座。 马政如今正式摆在所有人面前了,需要一位能臣去负责整个马政系统。 这可是关乎整个势力军队战力的关键政务,孙策看向众人,问道:“何人负责整个马政,管理各处牧苑,诸君可有人选推荐?” 张昭主动举荐贤才:“我举荐吴县主簿严峻担任此职。” “严峻?”这个名字在座诸人都不是很熟悉。 尤其军中诸将,更是一头雾水。把如此重要之职,交给一名新投之人,如何能够安心? 张昭不得不向诸人介绍道:“严峻字曼才,徐州彭城人。自徐方不安,避乱于吴县。其自少时便以博览好学,名扬郡县。性情忠厚,待人以诚,忠告善道,志存补益。自出任吴县主簿,吴县文书统计,精详缜密,从无错漏,极具干才。” 蒋钦眉头紧蹙:“可是长史,这是三千余匹战马,交给一名新投靠之人,其万一怠慢疏漏,岂不严重拖累我军赫赫武功?” 此时孙策主动开口,慷慨豪迈:“难道新投之人便无奋发之气?我深信每个投入我麾下的文臣武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