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背景色:字体:[很小标准很大]

第84章 女帝、宰相与苏轩议事(1 / 2)

加入书签

武英殿。

女帝位于北面的主位,苏轩与宰相一同立于西侧,垂眸默然,没有说话。

看向苏轩,女帝见他少年英雄,英气勃勃,又是俊美不凡,一身神武之气,心中甚是喜欢,美眸泛出光芒,不知暗中瞧了他多少回。

一颗心怦怦直跳,脸上的笑容,久久不散,双颊飞上红霞,有了一种恋爱般的感觉。

看到苏轩,就像看到自己的情郎一般。

女帝轻吟一声,打破沉静,望向苏轩,温言道:

“苏爱卿,你的父亲苏虔大将军,现在可好,不知他在做什么,为什么没有与你一起,北上营救京师?”

宰相斜睨一眼苏轩,嘴角一抽,露出一个诡异的笑容。

苏轩转身,向女帝一揖,恭敬地说:

“家父镇守江门,不敢擅离职守,再者,他已经获知,我率领兵马,邀约各大城主,一齐北上。”

“为此,他才没有前来。”

“江门之重,涉及整个大威皇朝的安危,倘若京城有失,陛下及满朝文武,还可以南下,到达江门,在那里受到接应和保护。”

“为陛下重振旗鼓,挥军北上,收复失地,做出准备。”

女帝淡淡一笑,她只是想与苏轩多说说话,拉近一下彼此的距离,其内心,并不是想了解那么多情况。

听到苏轩诚实回答,她的心中,也是一悦,觉得这样也好。

微微点头,女帝称赞道:

“苏虔大将军,劳苦功高,这次能够让你率领三百万军队,北上勤王,他身为父亲,也是大功一件。”

“我稍后拟旨,去奖赏苏大将军。”

苏轩应道:

“镇守江门,保护大威皇朝,是我们臣子的责任,家父在此次北上营救京师的事情当中,并没有出动兵马。”

“因此,陛下勿需对家父进行奖赏。”

“免得引起朝臣们的议论。”

宰相一笑,称赞道:“好!”

“苏轩将军年少老成,能够明辨是非,懂得进退,实为明智,苏轩将军愿意为皇上分忧,说出这番话,真是难能可贵。”

“苏虔大将军镇守江门,劳苦功高。”

“微臣建议,陛下可以拟旨,对他一番慰问,额外恩赏,以鼓舞江门上下将士。”

“这样,倒是极妥!”

女帝点头道:

“宰相所言极是!”

“朕拟旨,奖励江门大将军苏虔,以及江门上下将士,以慰军心!”

一名内务官员上前一礼,恭敬地应道:

“是!”

美眸又望向苏轩,见他神情愉悦,女帝心中一喜,又温和地问:

“苏爱卿,你对大威皇朝的局势,有什么独到的看法?”

“朕与宰相,都很有兴趣一听。”

“你尽可详言!”

苏轩躬身一揖,应道:“是!”

“据臣所思……”

“天下大乱,藩王叛逆,如要平定,必定先要壮大军队。”

“而壮大军队,又必须要有先进的变革,甚至在政令上,对百姓,要有安抚,要建立起,能够让百姓安居乐业的稳定环境。”

“而要令百姓安宁,则要惩贪除恶,剿灭一切罪恶分子。”

“为天下除害!”

“由此,政治清明,上下一心,能够让大威皇朝,像一个整体一样浑然天成。”

“唯有这样,我们大威皇朝,方能取得大胜,重新回到往昔的盛世。”

女帝一听到“盛世”这两个字,美眸一亮,望着苏轩,如同在看一个神人。

毫无疑问,开创盛世,正是她心中最大的梦想。

每一位皇帝,都希望自己成为万古明君,能够在当时和以后,都受到万民敬仰。

为此,女帝也是如此。

女帝继续问:

“那你觉得,有可能吗?”

“你觉得朕应该从何抓起?”

苏轩作揖,郑重地说:

“据臣所知,大凡开国皇帝,都是重武轻文,与大军将士同甘共苦,与天下百姓融为一体,军民相生,军民相依。”

“为此,才有人民入伍当兵,兵立功成将,将立功成帅,帅听命于皇上。”

“军为国之本,民为军之本,为此,尚武重军,首先要从重民爱民开始。”

“为此,皇上只需要仿效开国皇帝,牢牢抓住军民,就可以让大威皇朝,重新振兴。”

“关乎大威皇朝的军队,以我看来,军队虽然孱弱,不能与强军对战,可是加以训练,还是可以一战。”

“至于民,大多失于天灾人祸。”

“如果是天灾,可以让四方援助,如果是人祸,朝廷则可以出兵讨伐,剿灭叛军,平定天下,打造一个稳定有序的大威皇朝。”

“政令清明,百姓有田可耕,军队强大,天下叛乱可除,如此,大威皇朝,将蒸蒸日上。”

“一定能够回复过往的昌盛!”

女帝深呼吸一下,心潮起伏,望向苏轩,嘴角一扬,好奇地问:

“这些想法,你都是从哪儿听来的?”

“是你父亲的意思,还是你的意思?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