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县长皮六(1 / 3)
蒋风成问:“老伯,你是这个镇子的人?” 霍问说:“是呀,你从那儿来?” 蒋风成说:“省城,国军跟小日本接上火,天天打炮,天天都有逃难的,正往后撤呢。” 霍问说:“这年月,不打仗倒奇怪,你说小日本和国军打,他们在城门口打还是在郊区打?” 蒋风成楞了片刻:“郊区。” 霍问说:“跑就跑远,咱们三齐镇说远不远,说近不近,山里不好过日子。” 蒋风成说:“瞎跑呗,躲一时算一时,这不,遇见一个好心的掌柜收留,你们不认识?” 霍问把脸转向老刀,老刀感到极不舒服,他心里有事,合计时间差不多了,原来打算让蒋风成帮忙办事,霍问的出现令他改变主意,当下说道:“我去前面沟里洗把脸。” 老刀起身便走,全然不顾柜子里的尸体,霍问在他眼里已经是个死人, 霍问明白老刀肯定有问题:“你跟他做啥?” 蒋风成说:“他管我一顿饭,我给他干活,进山送东西。” “打开看看东西,山里冷,冻死人。” 霍问张臂伸腰,慢腾腾离开亭子朝镇里走,默默念着宋青的名字,此刻,宋青应该不在山里,交通线出现异常,他一定会向上级报告。 宋青连夜赶往县城,中午前赶到大民河边,站在拱桥上看到北门城墙,前方景物不对劲,既熟悉又陌生似乎少了点东西,端详半天才发现土围子矮了几分。 常秣县城有一道低矮的城墙,人们习惯叫它土围子,据说历经百年修缮,在冷兵器时代起到极大的防御作用。此刻映入宋青眼帘的是一段斑驳起伏的土丘像一条扒皮的蛇,上面有不少人正挥动工具进行拆除。 走进北门,路边面馆门口蹲着一人,一手端黑瓷大碗一手夹着筷子挥手,原来是蔡小东的父亲蔡兴祖,他不讨厌这个在众人印象里不着调的长辈。 宋青走过去:“蔡大叔!” 蔡兴祖站起身:“没想到在城里遇见你,进城做啥?” 宋青说:“抓药。” “谁病啦?” “老爷子受风寒,镇里药不全,进城抓几味。” “几时回去。” “不赶时间。” “吃碗面,我请。” “谢谢大叔。”宋青饿的前心贴后心。 蔡兴祖说:“我喜欢读书人,有教养,不像我家小东,闲人一个,没出息。” 进入面馆,蔡兴祖要来一碗臊子面,两人边吃边聊。 宋青问:“蔡叔,县里为啥扒城墙?” 蔡兴祖说:“听说不能留给日本人。” 宋青一凛:“高岭守不住?” 蔡兴祖说:“正打的热闹,啥情况咱们不清楚,不过,县里挺忙,那边撤离的物资从咱县里走,乱哄哄的,办完事赶紧走,凶多吉少,早来早回。” 的确,老百姓都知道小日本进攻省城包括高岭等地,至于战况如何众说纷纭。宋青对大战前的局势比较了解,日军一边集结兵力一边进行试探性攻击,真正的大战还没有来临,这几天身处三齐镇,也许前奏结束,日军已进入总攻。 “咱们的队伍多不多?” “有一团川军增援高岭,咱县里没几个兵。” 宋青很快吃完一碗,蔡兴祖看出他饿的不像话,又要了一碗:“慢慢吃,这家的味道不错,三齐镇吃不到这么好的汤。” “好咧。” 蔡兴祖说:“回去告诉小东,我给皮县长做事。” 宋青点点头,蔡兴祖走南闯北结交三教九流,认识县长不奇怪。 “蔡大叔混的开。” “小意思,你家里都好吧?” “还行。” 蔡兴祖感慨道:“宋大哥是大善人,比我强啊。” 宋青问:“我小丑弟弟呢?” 蔡兴祖说:“孩子大了自己闯,嫌我累赘,跟他哥哥一样,翅膀硬了。我有事先走,哦,回去捎个话,我在城里讨债,让小东别惦记。” 蔡兴祖走后,宋青回过味,觉得他好像专门在此等人就为给蔡小东传话,前言不搭后语。 宋青猜的八九不离十。 得知儿子找了个城里媳妇,蔡兴祖立马带上小儿子走人,他习惯四海为家。四海为家的人通常有两种,一种是贫困潦倒破颠沛流离,一种是家境富裕游山玩水附庸风雅,蔡兴祖大概属于后者。 他这次专程前来拜访县长皮六,守在城门口就是找人给蔡小东传口信,口信内容无关紧要,只要把口信带回去,这是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