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13章 常平仓(1 / 2)

加入书签

秦渊捶胸顿足道:“这样不好吧?”

信永急忙说道:“好,没什么不好的!”

“大哥的事情,就是小弟的事情,大哥只管说来便是!”

秦渊长叹一口气,道:“此事就说来话长了……”

“那就长话短说,小僧洗耳恭听!”信永很是上道。

秦渊无奈地叹了口气,脸色微微发红,看起来有些害臊。

他沉吟了良久,方才下定决心,开口说道:

“方丈这一番盛情,秦某若是再推诿,就显得虚伪。”

“好吧,秦某只好厚着脸皮,将这些话说与方丈听。”

肯开口就行。

信永松了口气,人呐,就怕无欲无求。

秦渊眨眨眼,狡黠地笑道:“这得从秦某的一个想法讲起……”

“哦?是什么想法?”信永很是热忱,急忙问道。

秦渊侃侃而谈道:“秦某遍观史书,发现千年以来,兴也好,亡也好,受苦的终究都是百姓。”

“大人,这是什么意思?”信永陡然嗅到了一丝危险的气息。

秦渊微笑道:“遇上丰年,粮价往往都会被压得很低,百姓们辛苦一年也挣不到多少钱。”

“遇上灾年,粮价暴涨,又会有大量的百姓吃不饱,穿不暖,甚至于饿殍遍野……”

“秦某思前想后,总算是想到了一个办法解决这种困境!”

“可惜却苦于无人襄助。”

说着说着。

秦渊忽然激动不已,一把揪住信永的手,目光灼灼道:“秦某与方丈一见如故,方丈一定会帮我的对吧?”

“大……大人的意思是……“

信永颤声道。

他顿时觉得后背生寒,自己似乎摊上了什么了不得的事情。

他后悔了,后悔自己话说得太满,以至于现在连拒绝的余地都没了。

只见秦渊缓缓说道:“秦某想在京州附近广设谷仓。”

“若是丰年,以平价收粮,避免谷贱伤农。”

“若是灾年,以平价卖粮,避免谷贵伤民。”

“如此一来,就能解决百姓的困苦,有效地保障百姓的日常生活。”

“只可惜秦某能力低微,人微言轻,上书了多份奏折仍然石沉大海,只能将这个想法藏在心里。”

“没想到竟是遇上了急公好义,乐善好施的方丈!”

“有方丈襄助,咱们定可以做成这事情!”

“信永方丈你看如何?”

秦渊露出了一个明亮而温暖、真诚而友好的笑容。

默默地注视着信永,等候着他的回应。

可在信永的眼中。

却好似一只笑面虎,吃人不吐骨头。

他挣脱了秦渊的手,小声问道:“大人需要小僧做些什么?”

“简单!”秦渊耸耸肩:“信永方丈不是禅宗理事会总理事嘛?”

“想来在京州附近很有号召力吧?”

“秦某希望能由娑梵寺出资,并且号召善男信女捐款纳粮,在京州各处兴建常平仓,以观后效!”

“方丈!此事攸关千千万万的百姓!”

“若是能办成,定可留名青史,弘扬无边佛法!”

秦渊当即给他画了个饼。

至于这饼能不能兑现,就不是他说了算了。

信永眉头紧锁,陷入深思。

这事情不是不能做。

若是做成了,确实能为他们挣得数不尽的声望!

只是现在是灾年,若是要在京州各处设置这样的谷仓,得投多少钱进去啊……

若是真金白银砸进去,还没办成,那真是底裤都亏没了!

因而,他很是犹豫。

秦渊又加码道:“方丈,你我二人一见如故,你不会不帮我吧?”

信永更犹豫了。

这事情虽然麻烦,但是收益确实大,很让人心动,是个扬名的好机会!

秦渊微微一笑,又说道:“方丈放心!”

“以方丈的威望,以及娑梵寺在大周的影响力,想要做成这事情,根本是易如反掌!”

“一旦事成,天下何人不知方丈,天下何人不知娑梵寺!”

“娑梵寺定可在整个佛门漏一把脸,方丈定能立地成佛!”

秦渊又开始画大饼诱惑他。

这事情听起来容易,做起来可是相当难,不知道侵害了多少人的利益。

要知道常平仓制度,早在战国时期便有过尝试。

可惜却总是无疾而终,草草废弃。

直到北宋的时候,才真正确立了下来,建立起了一项相对完整的规章制度。

跨度上千年,可想而知,其背后阻力之大。

而做成这事情,立下这样不世功勋的人,却湮没在了浩如烟海的史料当中。

所以,即便是做成了,这份功劳可未必有人能挣去。

秦渊可不会把自己卷进这样的麻烦中。

肯定要努力找个冤大头不是?

眼前这个信永就很合适。

有经商的头脑,市侩圆滑,很善于交际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

而且背后还站着一群人傻钱多的善男信女。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