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171.第 171 章(1 / 4)

加入书签

所以虽然火车还仍有许多要改进的地方, 但铁轨已经铺了好一段距离了。

康熙最近也在关注着这件事情,能够不用马拉自己就能跑的车,听着就像是天方夜谭一样, 可是那些学生们已经给他做出来了一个小的模型,让他知晓了这件事的真实性。

一想到之后火车连接各个城镇, 货物的调动与收集会多么的方便与顺利,整个国家的效率增高,归家只需一天一夜。

他就很是迫不及待。

他向来是个不服输且爱学习的, 胤祚自己弄出来了这么多的书,却不学习, 康熙却是要学的。

他每天给自己留了一个时辰的学习时间, 三年下来, 他已经跟的上育婴院的进度了。

无论哪一科他都学得很好,地理学的格外好。

而那一幅教科书上的世界地图也让他知晓了大清之外到底还有多么广阔的国家, 之前对于那些国家只是一个概念,但却并不能真实衡量他们的大小。

现如今却很是清楚, 也很是戒备。

也更是希望有更多的劳动力可以投入到发展中,继续像之前的那几百年一样,把他们远远的甩在身后。

甚至说,现在别的国家竟然已经和他们持平这件事情都让康熙觉得很是不爽, 他向来就是这么一个霸道的性子, 他要做就要做到最好。

于是根本就不用胤禛想着怎么给康熙提建议, 让他开始练海兵, 康熙自己就已经自发地下了令,并且让人研究怎么把那些新式武器用在海船上。

他知晓,火车这样便利的东西一定瞒不住,那些国家一定会拿着资源来同他们交换。

而他就是要趁着那些国家没有的空窗期快速发展, 然后再用他们已经淘汰的技术,狠狠的宰他们一笔。

这些传教士虽然留到了大清,但真正核心的武器之类的康熙可没让他们摸到半分。

有一个传教士拜了一位太医为师,想要学习太医的技术。

这件事情不是秘密,当时有不少人都在看着传教士的笑话,也不知道皇上是否会应允,同时也知道了外国那可以说得上粗暴的治病方式。

把人的血放干......这真的是在救人而不是在杀人吗?

所以在知道这些外国人极力想要学习他们中医的时候,有人阻拦,但也有许多人认可。

认为儒家说的天下大同,就是要大家互相帮助。

但康熙可不会理会下面人的意思,只要反对声没有强烈到不可制止的地步,那对他来说就是没有反对声。

他允许了这些人学习中医,但也有自己的条件。

没有人可以篡改他们的中医,所有人在治病的时候必须要向众人宣告,自己使用的是大清的医术。

若是他知晓了哪个国家的人没有这样照做,那么这个国家的人就永远不可能再从他们国家汲取到中医的知识。

甚至连其他的交往都会受到限制。

此话一出,顿时便让那些蠢蠢欲动的国家老实了起来,不过中医可不是那么容易学的,想要能够自主出诊,起码还要再等个几年。

而胤祚最近在忙的还有一项。

那就是单科医学院。

现在学医,其实是个很麻烦也很疲累的过程,为什么需要那么长的时间来进行学习,那正是因为现在学医要将所有的症状都熟记于心,可以治疗所有的病状。

但大部分人一辈子能遇到的,其实也就是一些头痛发热肚子痛。

那些赤脚大夫治疗的也正是这些,更多的他们不会治,那些人也治不起。

所以胤祚便准备让人像是现代医药学习,治外科的就治外科,治内科的就治内科,脑袋痛的就治脑袋痛,肚子痛的就治肚子痛。

这样会有误诊的情况吗?当然会有。

但是学成的速度却是以往的十倍都不止。

这是一个时代在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要进行的让步。

所以胤祚和太医令商讨了三天之后,终于说服了他,并且商讨出来了一个规程,递交给了康熙。

医术也全部都兑换好了,就等着医学院开门呢。

医学院的位置就定在皇城根下,因为医学还不同于其他的,在学成之前,你不能随意出诊,所以拿到的钱便也不多。

家里没有点底子的,轻易学不起医,而那些有底子的,也不愿意让孩子去学医。

这也是导致医学都是代代传承的一大原因。

但还是那句话,有钱就有底气,现在国库充裕,康熙大手一挥,就又多设了几个医官。

也就是说学好了之后,也能通过这种方式做官,结交人脉,荫蔽家人。

这样的局限性和弊端性很大,但却是短时间内能提高这些人学医的一大方法。

当然,若是那些平民子弟想要学医可以吗?也当然可以。

但要治病救人可是要通过考核的,你学之前务必要想清楚。

能够看懂医书的人,自身本就不会是个愚笨的,这样的人不学医去学旁的也能赚够养家糊口的钱,所以康熙按照女子学院对医学院进行的补贴吸引不了他们。

因为那些补贴他们自己也能赚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