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79章 转折(1 / 2)

加入书签

陆离宵和陶璟闲聊了一会,喝了点茶水,陆离宵就找了个理由离开了。

此刻,太阳已经升到了中天。

已是深秋,半晌午,太阳照在人的脸上,暖洋洋的,很舒服。

陆离宵回了一家酒楼,拐了好几个弯,终于抵达了一家酒楼。

忽见远处一位砍柴的汉子,腰悬双斧,背着两把大把的木柴,走了过来。

仔细一看,这是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浓眉大目,鼻梁高挺,黝黑的脸上满是汗水,看起来神采奕奕。

这人一袭麻衣,脚上踩着一双手工制作的鞋子,上面的丝线密密麻麻,上面还沾着青草和露水。

“借过。”少年对着陆离宵了一眼,露出一个天真的笑容。

陆离宵让开一条路,朝着一家酒楼走去。

隐约间,他听到了两人的说话声。

“这些日子,你也不来给我送些木柴过来。钱掌柜很生气,说你要是不来,他就把你给他的那些木柴给撤了。”

一名店小二叫了起来。

“小虎哥,你先消消气,帮我跟钱掌柜说一声,这两年我母亲生病了,我就没有去山上,你又不是不知道,我母亲的双眼早在两年前就瞎了,我自然要留下来照看她。”

陆离宵朝二层走去,耳边隐约响起一道爽朗的笑声,随后又变得飘渺起来。

陆离宵回了自己的屋子,关上了门,然后从背包里拿出了那把锦瑟,开始拨弄起来。

他陷入了沉思。

他在这个世界已经呆了两个多月,经历了太多太多的事情,太多的麻烦,太多的麻烦,让他无法梳理清楚。

灾难就像是一根绳索,勒得越来越紧。

他或许也想避开,但那又有什么用?

劫难千千,想要避开,根本不可能。

每当他作出一个决定,就会有一条新的线条出现。

鲁难未已,庆父还活着。

足不出户,大祸临头。

仅此而已。

想到这里,他便没有再想下去。

这时,

陆离宵皱眉,将“锦瑟”收了起来,提着长剑站在窗口往下看。

他看到那个年轻的樵夫正与一个中年人争吵着。

那中年人一脸不耐烦,“刘海,我跟你说,你可千万不要不知好歹啊,这木头还没干透呢,二十个铜板,你拿着吧。”

叫做刘海的青年伐木工人,赔着笑脸,说道:“钱掌柜,平日里不都是三十个铜板吗?”

“平常?你还记得以前的事情?这些日子,你都跑到哪里去了,你可知,若不是我给你带了柴火,我都快被你给耽误了。”

你这是什么意思?”钱掌柜嚷道。

刘海轻声说道:“我母亲前些日子一直在犯病。”

“行了,行了,给你三十个铜板。就这一回,没有下次了。”

看着刘海一脸真诚的样子,钱掌柜也觉得可以理解,想了想,放缓了声音。

刘海接过那三十个铜板,感激涕零地走了。

陆离宵的眼眸中闪过一抹异色,似乎想到了什么。

第二天。

陶璟一大早就来了,两人一起用过早餐。

他坐了一辆驴车,出了城外,沿着沅水两岸的一个码头驶去。

天高云淡,秋风习习。

陆离宵提着长刀,远远的看着远处,只见一片茂密的树林,一眼望不到尽头。

陶璟笑道:“陆兄,咱们早点出发吧,昨天我跟张船头说了,今天有他在船上,那人正是之前不小心闯入桃花源的渔人。”

陆离宵回头看了他一眼,说道:“他不是跟着郡守府的人去了吗?”

陶璟叹了口气,说道:“他回来之后,仔细回忆了一下,说这里的水很乱,有一个地方,他记错了。”

陆离宵想了想,说道:“我让他休息一日,怎么也要给他一笔钱。”

陶璟闻言,当下就说道:“人家一开口就要五两,我就拿出来了。”

的确,他说的是假的,无非就是那渔民看陶璟想要找他,想要赚点钱而已。

陆离宵不禁有些疑惑,桃花源到底有没有这样的东西?

但现在没必要说出来。

陶璟看出了陆离宵的犹豫,开口道:“陆兄,你这是怎么了?”

看着陶璟既有希望,又有怀疑,陆离宵轻叹一声。

陆某也不知道这沅水的水势如何。”

陶璟闻言,将心中的怀疑抛之脑后,说道:“我之前去了一趟沅水,河水很平静,陆兄不用担心。”

二人说完这句话,就都未再说什么。

不多时,马车在一条小溪边停下。

码头上树影婆娑,鸟儿在林叶间飞来飞去。

沅水上,一位头戴草帽的中年男子站在那里,手中拿着一把长长的竹竿。

“七梅大人,这边请。”

陆离宵带着陶璟从驴车上下来,走到了渡口。

到了船上,那张姓渔民微笑着说道:“公子,您终于来了。他是谁?”

张姓男子看着站在一旁,手持长剑的陆离宵,眼中闪过一丝冷意。

陶璟笑道:“不用担心,他就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