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7章 一个比一个胃口大(1 / 2)

加入书签

邓芝身为“前将军”,军职比姜维高了好几级。

只不过,他没有经过刘禅或者蒋琬的任命,也不是魏延亲自指定的副将。

他为了“复仇”主动留在军中,实在有些名不正言不顺,说不上话也正常。

用俘虏换粮草这事,以后再跟他慢慢解释,希望能理解吧。

在数千俘虏中找到张休,也就几句话的事。

三十来岁,尖嘴猴腮,目光闪烁不定。

这副模样,只会让姜维暗自庆喜。

次日中午,十几只艨艟战船靠在江岸。

魏容、魏昌亲自领兵上船,一袋一袋仔细查验。

糙米货真价实,绝对没做手脚。

直到全都搬进城中,魏延这才大手一挥,命人释放张休。

看着一袋袋的粮食,邓芝好像想通了许多。

可是,张休刚刚被送到船上,一名吴兵突然递来一封信,指定让魏延亲自拆阅。

“大哥……”

姜维一把抢过信函,交给邓芝,“伯苗,还是你来念吧,当着全军将士的面,大声念。”

“这……”

邓芝看看魏延,犹豫着接过。

阅后,并没有大声念出来,而是递还姜维。

姜维并没多看一眼,随手交给魏延。

“伯苗,如果我没猜错,全琮又想做什么交易吧?”

“没错。”邓芝冷声一笑,大声说道:“全琮在信中,称魏将军为“魏兄”,他想以六千斛糙米,换回张梁与步协。”

张梁?步协?

这两人,姜维还是没听过。

不过,邓芝曾经出使过东吴,对这两人略有所知。

张梁,并不是早年黄巾军的“人公将军”张梁,而是重名的吴军将领。

吴黄武五年(公元226年),孙权领兵攻打石阳,正是以吴硕与张梁为先锋。

此战中,孙权虽然最终落败,但前期的张梁作战勇猛,“降高城,得三将”,被孙权封为裨将军,赐关内侯爵。

步协,东吴现任骠骑将军步骘(zhì)的长子,以越骑校尉之职与张梁同守秭归城,在睡梦中被汉军擒获。

得知全琮想赎回两人,姜维心里“咯噔”一跳。

用“寂寂无名”的张休换粮草,邓芝已经不乐意了,再用张梁和步协换粮草,他还不急得跳脚?

如果,他真的向成都奏上一本,恐怕要花很多时间向众臣解释了。

魏延料到邓芝会反对,却故意把目光移向他:“邓将军,依你之见,本将换是不换?”

“这个嘛……”邓芝略微有些为难。

思索许久,咬咬牙,“依我看来,张梁和步协绝非无名之辈,特别是步协。

“我觉得吧,只换六千斛……是不是有点亏了?少说也得一万斛吧?”

“噗……”

“噗……”

邓芝把“赎金”提到一万斛,惊得魏延和姜维面面相觑。

稍一思索,姜维又沉默了。

几百年前,汉武帝听从董仲舒的建议,独尊儒术。

自此之后,“举孝廉”成为官吏选拔的唯一标准。

这种方式是否选拔了贤能,姜维不敢妄加评判,却能肯定一点:它的选拔并不公平。

平民百姓哪怕守孝二十年,也没有被“举孝廉”的机会;

而平民百姓的子孙后代,也不可能有读书习武的机会,只能整日劳作以图温饱。

所以,“举孝廉”堵死平民百姓“上升通道”的同时,造就了累世公卿的“门阀世家”。

也就是说,像张休、步协那样的将领,甚至每一个“寂寂无名”的将领,上战场只是来“镀金”的。

有没有战功,并不重要,他们要的是履历——他们的父辈,已经提前为其铺好了道路。

既然如此……

“张梁的父亲是谁?”

这么一问,魏延摇摇头,邓芝也摇了摇头。

稍加思索,姜维继续问道:“步协的父亲是骠骑将军,家里应该很有钱吧?”

这话一出,魏延和邓芝仍是摇头,脸上多了几分愕然。

姜维再一琢磨,目光转向魏延:“大哥,你的征西大将军,比起东吴的骠骑将军,是不是要低一点点?”

“伯约,你这话什么意思?”

魏延没有直接回答,姜维却猜了个大概。

魏延的官职比不上步骘,却一出手就送自己一座大宅,家里肯定有钱。

也就是说,步骘那家伙,应该比魏延还有钱。

“没事儿,我只是随便问问。”姜维呵呵一笑,扭扭脖子,“张梁那家伙,半买半送,就收全琮五千斛好了。

“至于步协那家伙,如果向全琮索要两万斛糙米,他会不会拒绝?”

“噗……”

“噗……”

…………

苦等三日,全琮终于派人传话,同意交易。

只不过,收到糙米的同时,需要魏延打一张收条。

姜维秒懂了全琮的诡计,一口答应下来。

不仅让魏延打了收条,自己和邓芝也署上大名——把邓芝一同拖下水,他就不会偷偷地向成都上表,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