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不入宫可惜了(2 / 3)
:“铸大钱,铸好钱。”
陶太监叹息一声,这个方案并不新奇,很多地方最后也都是这么干的。
铸大钱,就是铸造面额更大的铜钱,然后强行让百姓使用这些面额大的铜钱,然后在官府强行民间用大钱的时候,迅速将铜钱出清换成银子。
可是要这么做,必须要让福建上下配合。陶太监的性格柔弱,手腕也一般,根本使唤不动福建官场这些老油条。
反而很多人都在盯着他的一举一动,随时准备弹劾他。
苏泽说道:“我的中策,重点不在于铸大钱,而是在于铸好钱。”
“好钱?”
苏泽问道:“何谓好钱?”
陶太监脱口而出道:“钱中铜多为好钱。”
众人点头,陶太监要铸钱,自然研究过这些。
苏泽却摇头说道:“是,也不全是。”
“至今依然能流通的古钱,大抵上就是汉、唐、宋之官钱。”
“汉之钱为五铢钱,唐为开元通宝,宋之官钱很多,从神宗后铸造的宋钱都堪用,至今还在福建流行。”
陶太监点头,苏泽说的这几个确实都是常见的铜钱。
这时候小尤太监拿出来几枚铜钱,苏泽首先说道:“五铢钱始于汉武帝开始铸造,两汉后来的皇帝都铸造过五铢钱,可公公知道吗,汉五铢要比秦半两钱要轻,含铜量也要少,可为何汉五铢能够通行天下?”
陶太监看到苏泽将一枚汉五铢和秦半两钱放在一起,确实汉五铢钱要小一圈。
苏泽又拿出一枚开元通宝说道:
“开元通宝也不是唐玄宗所铸的钱,从唐高祖就开始铸造开元通宝,唐玄宗时期发行最大,世人都以为是以玄宗开元年号发行的。”
“开元通宝要比汉五铢的成色还差一些,陶公公请看,这两枚哪个铜色好一些?”
陶太监看过来,果然汉五铢钱更大更重,而且铜币还更泛黄一些。
唐开元通宝有些发白,这是钱币中掺杂的铅比较多的原因。
苏泽说道:“公公请看,就算是汉武帝唐玄宗这样的皇帝铸钱,铜色也是越来越少,钱也是越来越轻的,可为何他们铸造的钱反而能通行天下呢?”
这个就触及到了陶太监的知识盲区了,他茫然的看了一眼胡公公,胡公公也摇头。
苏泽说道:“有两点,一是这都是这些钱都是盛世铸币,朝廷有威信,发行量也很大,可以强行推广全国使用。”
陶太监低着头,虽然是太监,但是他也是心中有数的。
别看这烈火烹油的景象,可如今可算不上什么盛世。
自家皇爷什么样子,这些太监还不清楚吗?怎么和汉武帝唐玄宗比啊?
就连嘉靖经常自比的汉文帝,他也比不上啊!
苏泽又说道:“另外一个原因,就是这些钱好。”
苏泽说道:“因为铸造的铜钱精致,所以百姓才更愿意用。”
陶太监看着汉五铢和开元通宝,要知道汉唐距离现在已经很远了,但是钱币上的字依然清晰,钱币的形状也很标准,确实让人愿意使用。
苏泽说道:“铸钱,并不是铜越多越好,重要的是钱币铸造的工艺,以及各种金属的配比。”
“只要铸造出比汉唐宋更优质的铜钱,面额大一些,百姓也能接受。”
陶太监有些跟上了苏泽的思路了,只要自己铸造的钱更精美,那就算是成色差一些,重量少一些,面额大一些,民间也能认可。
他忍不住问道:“如何铸好钱呢?”
苏泽微微一笑说道:“这个就要请小尤公公来解释了。”
“我?”
小尤太监指着自己问到。
苏泽点点头,他指着汉五铢和开元通宝问道:“小尤公公,汉唐古钱为何发绿发白?”
小尤太监脱口而出道:“汉唐古钱多是用铜、铁、铅、连铅铸造(锡),铜和连铅合铸发青,含铅则发白。”
苏泽赞许的点头,就连胡公公都对自己这个义子刮目相看。
这些冶金合金知识自然是苏泽传授给他的,苏泽又说道:“小尤公公,上次说的黄铜,您制作出来了吗?”
小尤公公连忙点头,他很快从房间里拿出两块金属条,递给了胡太监和陶太监。
只看到这两块金属条发出黄色的金属光芒,可是陶太监用手掂量了一下,却要比铜轻一点。
“这是?”
苏泽说道:“黄铜。”
小尤公公解释道:“黄铜,是铜和倭铅混合而成的。”
陶太监看着黄铜合金,连忙问到:“倭铅价格如何?”
小尤公公说道:“倭铅比铅还贱。”
陶太监又问道:“黄铜中有几分铜?几分倭铅?倭铅多还是铜多?”
小尤公公说道:“当然是铜越多越光亮,但是倭铅多于铜也能行。”
陶太监这下子激动起来,这黄橙橙的样子一看就值钱,普通百姓可不知道其中含铜量多少啊!
苏泽微笑,其实好的黄铜主要就是铜锌合金,而倭铅就是锌。
倭铅是倭国炼制银时候的副产物,在倭国非常的廉价,也有不少通过海上贸易贩卖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