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 改稻为桑的关键(2 / 3)
沿海地区,胡宗宪也是对鸟铳的威力有所了解的。
特别是戚继光都很推崇鸟铳,手下的左膀右臂这么推崇,胡宗宪也知道鸟铳的优点。
于宗远对胡宗宪侃侃而谈,大谈鸟铳作战,将胡宗宪唬的一愣一愣的。
只不过胡宗宪听戚继光的话也只听了一半,戚继光虽然觉得鸟铳威力不俗,但是仅限于进口和从倭寇那边缴获的鸟铳。
大明自己生产的鸟铳不在此列,这自然是因为大明的鸟铳质量实在是太差,经常炸膛和哑火,士兵们都畏惧使用。
于二公子大谈鸟铳的好处,甚至说要组建一支鸟铳新军,更是对了胡宗宪的胃口。
兵部的下发的这些鸟铳不用掉,再花经费购买进口的鸟铳,为了这件事胡宗宪可没少被言官弹劾。
如今于二公子大包大揽,又能帮着去掉兵部下发的鸟铳库存,又能保证能用这些鸟铳来编练新军,对于胡宗宪来说自然是双赢的美事。
因此于宗远立刻得到了胡宗宪的重用,让他出任浙江参将,编练新军。
面试合格了之后,于二公子也向自己的老板提了要求。
他主动要求驻防在杭州附近,当然是为了不耽误享受杭州的繁华。
胡宗宪同意了他的要求,让他在杭州附近募兵,又将他的军营设在了杭州城外。
得偿所愿的于二公子,自然将练兵的任务全部甩给了林德阳,自己则整日的在杭州城内潇洒。
这一次杭州知府马宁远要推行改稻为桑,这位从举人升上来,拥有丰富基层经验的马知府明白,光靠县衙的胥吏和衙役们,是无法推行改稻为桑的。
所以他将目光放在了于宗远的这支部队身上。
于宗远所部的杭州新军总共有三千人,有一千人都配备了兵部下发的大明鸟铳,还有两个五十人总旗,配备了朝廷铸造的佛郎机炮。
其余各营也都是用鸳鸯阵的战法操练,因为于宗远对于贪污粮饷这点“小钱”没兴趣,林德阳等一众军官骨干们又都是苏泽培养的,杭州新军可以说是粮饷充足,训练也很足,马宁远也看得出这是精锐。
马知府说道:“于将军,这次改稻为桑还要请您也帮忙啊。”
于宗远刚刚听得浑浑噩噩,几乎都要睡着了,突然被马宁远点名,他茫然的抬头。
不过于二公子也不是傻子,他立刻说道:“杭州新军是属于胡总督统领的军队,没有胡总督的手令,我不敢擅动啊!”
于二公子虽然是纨绔子弟,但是知道这涉及到土地的事情,是最难办的事情。
这改稻为桑他虽然说不出来哪里不妥当,但是也知道百姓是肯定不愿意的。
他带领的杭州新兵都是从杭州附近募的兵,保家卫国打倭寇自然是没问题,但让他弹压地方,大家都是乡里乡亲,于宗远也知道这是烫手山芋。
可是马宁远依然不依不饶的说道:
“又不是要你们杭州新兵全部出动,只需要于将军带领精锐亲卫,随着本官视察一下各地的情况,这也不算是什么难事吧?”
于宗远想了想,倒是也觉得可行,自己整日在杭州地界上潇洒,得罪这位地方官也不好。
杭州这边的官府忙着出台政策,宣传改稻为桑,在南京的苏泽也接到了朝廷的政令。
他有些愕然,大明朝历史上可没有发生过改稻为桑这种事情。
不过想一想,似乎现在推行改稻为桑也没什么毛病。
福州市舶司的琉球朝贡贸易如火如荼,其实从皇帝到大臣们,谁不知道这其中的猫腻。
区区一个琉球小国,怎么可能吃得下这么的丝绸,购买这么多的商品,还能拿得出这么多的银子交易?
从皇帝到大臣,都知道这琉球朝贡到底在和谁在做贸易。
但是他们都保持了缄默,原因自然也很简单,朝廷没钱了。
这几年来,南方北方都要用兵,关中地震,三大殿又烧了,皇帝还要在天下修建道观。
除此之外,皇帝还有各项赏赐,比如之前裕王妃产下皇孙,当场皇帝就赏了五万两银子的丝绸。
这等滥赏自然是不符合祖宗制度的,不过皇帝依然用一句“此乃朕的家事”,将户部的反对意见压了下去。
朝廷没钱,福州市舶司每年能送上钱,琉球商人提出有多少丝绸就收多少丝绸,提出改稻为桑似乎也是正常的?
穿越以来,苏泽一直都没能改变历史走向的脉络,如今历史终于发生了改变。
方望海忧心忡忡的从衙门回来,将苏泽召到了府上说道:
“朝廷在浙江推行改稻为桑,若是成功了必然要推广到南直隶地区,这下子百姓要遭灾了!”
当年在浙江钞关税法的时候,方望海比起胡宗宪更清楚
豪强必然勾结胥吏,先抬高桑树的价格,然后强行要求百姓改稻为桑,买不起桑苗的必然会被胥吏逼迫卖田,或者干脆禁止他们种田,任由土地抛荒,逼着百姓最后卖田求生。
方望海已经猜到,严党的核心肯定已经赶往浙江,准备从这次改稻为桑中分到好处了。
方望海用期待的眼神看着苏泽,苏泽这一次却摇头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