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58章 知己知彼(1 / 2)

加入书签

收到郑和亲笔信件的时候,已经是海战半个月之后,反而是战争结果先一步到了许良这里,哪怕不需要这封信,只看海上的情况,就自然能知道郑和的立场。

再看了信件,真正重要的内容其实是郑和的表态,他完全把南洋舰队置身于起义力量之下,并且表示完全服从许良的领导。

郑和的选择并不出乎许良的意料,毕竟郑和能走到今天,完全是在自己给他保驾护航的结果。

无论出于情分的考虑,还是南洋舰队基层意志的考虑,选择起义军无疑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当然郑和能这么果断和毫无保留,这依然让许良十分感动。

南洋海师的归附对起义来说无疑是一剂强心针,至少可以让起义力量不必再担心海面上的威胁。

许良也并不指望南洋舰队能够完全消灭东洋舰队,只要他们能保持海面力量的平衡,让起义能够专心对付地面战争那就足够了,真正能决定胜利与否的,还是大陆。

看完信之后,许良立刻给郑和写出回信,完全肯定了他归附起义的正确立场,并且充分表达了对他的信任,南洋舰队往后依然由他领导,由他自己决定作战计划。

同时,许良也把郑和的归附信件在《进步报》上予以刊登。

许良已经听到消息,朝廷已经派遣李景隆在大明北方投入兵力,现在已经开始了镇压行动,可以预见往后北方起义力量的状况必定艰难。

不过等到从两广过去的指导员抵达北方之后,他们就会按照许良的作战思想,开始把起义行动转入地下和乡镇。

在朝廷的主力打击之下,他们必定占不住府县城池,不如主动退让保存实力。

这样下去,最终能决定天下局势的,还是要看朝廷精锐和两广新军谁能获胜了。

只是此时的许良尚不知朝廷留给自己的时间窗口还有多久,他必须用足够快的资源迅速拉出一支具备战斗力的新军来。

一旦自己失败,整个起义形势将会遭受毁灭性打击,以后能不能东山再起也未可知。

那或许要过许很很久之后,大明国力走向衰退矛盾变得尖锐的时候,进步思想才会重新焕发生命。

同样,如果李景隆输了的话,那对大明朝廷则同样是毁灭性打击,一旦形势翻转,各地方官府望风而降,一夜过去天下易帜也不是不可能。

朝廷对李景隆很有信心,而要说许良的信心也来自李景隆,那倒也不能这么说,他并不会小看自己的敌人。

真正给许良底气的,还是他从最早的时候就一直保留的一部分,那就是枪械技术!

许良从始至终,对皇权都是警惕的,他可以为了实现理想和皇权合作,但无论如何他都会给自己留下退路,所以他可以毫无保留的帮助大明发展火炮技术,但枪械技术他却一个字也不曾说过。

如今看来,他的戒备完全是有理由的,当初留的一点私心确实派上了用场。

火炮可以改变旧的战争逻辑,那么枪械同样可以做到这一点,甚至在当下的时代,枪械对战争的影响要远远大于火炮。

火炮可以杀很多人,但不能杀死所有人,要取得最终战争的胜利,短距离的交战必不可少,而那将是枪械的绝对领域,不论你是什么刀枪剑戟,统统都是平等的。

即便是远程射击的弓箭,在枪械的性能面前也没有任何优势。

如今的两广在杨溥优秀的治政能力之下,已经开始渡过了最初的混乱阶段,不论官府还是百姓都在新的环境下开始工作运转,大量工厂开始重新开动,生产生活都已经步入正轨。

许良也整合了两广现有的技术条件,开始设立兵工厂生产各种军事装备,其中最重要的当然就是火炮和枪械。

再加上数年前美洲的魏国就开始生产和运输过来的,现有的枪械已经可以列装出一支万人的轻步兵军队了。

新兵组建之后,不少优秀兵员都开始崭露头角,许良从中挑选许多出来担任武职,但真正掌控军队的,则是从组织中挑选的年轻学生。

半个月过去,如今两广已经征召新兵数万,其中许多都是从卫所当中吸收过来的,许良最终的设想,是养一支十万新军出来,再多的话两广就要承受不起了。

这还是工业社会下才能以两省之力做到这个地步,但也已经到了极限。

为了更好的训练军队,许良就在两广设立了一座军校,新军大小军官全部都要在维持训练的同时,每天坚持学习新的军事理论。

军校草建,说是学校,其实更像是一个巨大的校场。

在军事为当务之急的情况下,许良在主持两广各种事务之余,几乎每天都会来到这里给他们讲课。

他虽然并不是多么精通军事,但是没吃过猪肉也总见过猪跑的,后世热武器轻步兵的经典战术,他多多少少都有所了解,至少知道大概是怎么回事,在这个枪械武器刚刚诞生的时代,完全具备教导他们的资格。

“老祖宗的话说得好,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你们身为我军的军官,不仅要知道要面对的敌人是什么样的,更要熟悉自身的特点。

我们要打的,是朝廷的精锐军,他们的打法并不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