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几家欢喜几家愁(1 / 2)
接下来的三天,整个京城可谓是愁云一片,所有人都如同行尸走肉一样浑浑噩噩。
城中的百姓现在不仅要面对居高不下的粮价,还有时刻担心城外那些灾民会不会冲入城中。
徐珍等一众官员几乎是倾尽全力维持长安城的稳定,虽然他们知道,不管他们怎么努力,没有足够的粮食长安城最后的结局都不会有变化。
绝尘和尚自从那天从皇宫离开后,就再也没有出现过,虽然护国寺在城中开设了粥棚,可寺里的僧人再也没有出面安抚百姓。
让人意外的是逍遥子,那天之后,白云观不仅没有像护国寺一样躲起来,还大张旗鼓地联络长安城内的大小道观,一车车地往户部运粮食。同时,还派出大批的道士上街帮着安抚百姓。
也是从那天开始,长安城最大的变化不是萎靡的皇帝,也不是城外灾民暴乱带来的紧张气氛,最大的变化是粮价!
现在长安城的粮价是一时一个变化,前一刻人们还在抱怨粮价太高,后一刻就上涨了一成,从第一天开始,粮价就从十五两一石涨到了十七两一石。
粮价一路飙升,第一天宵禁开始的时候,粮价已经涨到了二十两一石,第三天已经涨到了三十两一石!
长安城的百姓虽然比较富裕,可这个价格比以前灾荒年份高出两倍,长安城的百姓没有抱怨,不是因为他们想开了,而是他们现在最关心的是能否买到足够的粮食。
虽然朝廷一直告诉大家,朝廷已经想到办法,可大家没看到粮食,而且粮价一路飙升,那个本来就没多大公信力的朝廷的告示也就没多少人相信了。
“哈哈哈,小皇帝这下老实了,听说这几天他一直躲在寝宫里,这才对嘛。就他还想和丞相大人作对,真是不知死活,沉迷酒色才是他最应该做的,不然他就没机会享受了。”田正元大笑着说道。
“鹏举,准备的如何了?”童贯这次没有对田正元这个奇葩有多少反感,也许是因为他终于在和宁阳的对阵中赢了一次,又或者是他距离那个位置又进了一步,反正童贯现在的心情非常好。
“回禀丞相,现在我们已经秘密筹集了八十万石粮食,全都运到王将军的左武卫大营。”
“怎么才八十万石,光是我自己就拿出了十万石!”田正元听了赵源泉的话顿时就不高兴了。
他拿出十万石,其他人童贯自然也不会放过他们,大概估算一下,除了之前和契丹人谈判的时候那些出粮的大户,其他人‘捐’出来的粮食也绝对不止百万石。
赵源泉这家伙竟然说才筹集了八十万石,看来这家伙肯定是趁此机会打捞一笔了,长安城现在的粮价现在已经是三十两一石了,赵源泉贪墨个十万八万的,那就是几百万两!
“田大人误会了,现在长安城的情况你也知道,我们根本不能大张旗鼓地运送粮食,还有不少人的粮食现在还没来得及运过去。”赵源泉无奈地解释道。
他倒不是想要跟田正元解释,他解释的对象是童贯!
虽然他是童贯手下第一人,可童贯的小心眼是出了名的,同时,童贯的贪得无厌也是一样。
童贯要是也觉得自己在这件事上贪墨了,那他接下来的日子肯定不好过。
所以,他正好利用这个机会解释以下,不是自己不够努力,而是条件就摆在那,他想快一点也做不到。
“没关系,现在这些已经不少了,我们不着急,着急的应该是咱们的皇帝陛下!”童贯笑吟吟地说道。
“孔老,你说咱们现在怎么办?户部的粮仓快要见底了。”王君一脸愁容地问道。
“怎么这么快?”徐珍难以置信地问道。
“是啊,原本户部粮仓不仅要售卖给城中的百姓,还要顾及城外的灾民,现在灾民那部分不用支出了,还限制百姓购粮的数量,怎么也能支撑到年底吧?”范远行不解地问道。
“有什么区别吗?”王君反问道。
“现在灾民围城,就算有粮食也运不进来,城内的百姓都拼了命地囤积粮食,再加上田正元那个混蛋暗中散播了一大批户籍,购粮的人每天都是有增无减。”
“现在我们虽然也跟着暗市的行情调整价格,可是暗市那些混蛋他们拼命往粮食里边掺沙子,每斤粮食里边他们竟然丧心病狂地掺了三成砂石。”
众人无语,城中百姓原本不是所有人都会每天买粮,可现在童贯给了他们一条发财的新渠道,那就是在户部购买了粮食,转身掺点砂石在暗市卖出去。
即便是平价出售,他们也能得到三成的利润,按照现在的市价,一石粮食一转手就能赚八九两,这可是绝对的暴利。
他们不是没想过打击那些暗市交易,可这些人大部分都是童贯一系的人,他们根本打击不了,剩下的要么是城中大户,要么就是普通百姓,所以最后他们也就放弃了。
这么说来,王君还真没说错,户部的粮食就算能坚持到年底,可之后呢?
无非就是早死晚死的区别。
众人全都陷入了沉默,王君其实倒不是很慌张,他是在场这些大臣里边唯一知道‘真相’的。
他知道,在城外的龙首原军营里,宁阳囤积了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