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07章 心即天地(1 / 4)

加入书签

“千亩土地,世代传承,光宗耀祖,遗泽子孙。”

大明各地的报纸大多如此宣传。

与之相反。

明军在外的捷报,已经刺激不了百姓们,他们习惯了明军的胜利,普通的捷报,在人们的心中认为理当如此,反而失败才是奇闻。

内阁与六部,联合大明工局体系,推动人口补充边疆的计划,已经是重中之重的任务,甚至连皇帝殿下归来的迎接工作也排到了后面。

毕竟还有几个月呢。

因地制定指出的计划方案,在各地有条有理的展开,朱高炽非常的注重。

长城是好的。

功在千秋。

可修长城的百姓却是苦的。

因此有人提出,古代修长城是得不偿失的行为,劳民伤财,保守的消极态度,对此大加批判。

可他们却不提,为了阻挡被自己侵夺主要平原后的邻国,因为邻国百姓活不下去,只能奔赴其国求生,为了阻挡这些人,同样修建了很长很高的墙。

连后世某国为了阻挡手无寸铁的流民都是如此,更何况古代是为了抵抗穷困潦倒的强盗。

长城。

几千年来,保护了多少追求安宁的百姓们免受强盗威胁的困扰。

所以朱高炽提出要重视当下,展望未来。

高珍自从之前被提点过后,回去开了数次的大会,压下了大明工局对于浙江蠢蠢欲动的心思,沉下心来应对大明工局该做的事情。

再一次来到文华殿。

不少的官员不认识了,有些只听过名字,还有些连名字也没有听过,最引人瞩目的是一批年轻人,北平国子监全体系培育出来的国子。

这批人成为了最耀眼的存在,虽然做着寻常的政务工作,可他们身上的标签太明显了,如果态势不发生变化,要不了二十年,将会成为新的政治力量。

高珍来的很早。

天未亮。

因为下午他还要乘坐火车返回北平。

大明工局明年的方向,将会在北平的大会上做出决定,毕竟大明工局主要的布局,除了湖北京城,以及部分州府,三分之一的力量在北平周边三省和金州。

大早上的。

文华殿的园里,竟然有几名年轻的吏员在跑步。

“这是?”

“野蛮精神。”

文书房的文书笑道。

这批新进的人,追求内心,讲究本我,已经有人称之为心学,文书也了解了一些,大为震撼。

“心学?”

高珍好奇的问道。

他这些年来忙于公务,许多方面跟不上,竟然不知道兴起的心学,连忙求问。

“也没有成套的说法,据说来自北平啊。”

文书笑道。

高珍听到后,竟然是北平的,越发的好奇起来,他在北平的时间不短,竟然不知道此物。

“我也是一知半解,当不得老师,据我所知,好像是说人的行为,由他的内心决定,他的内心是什么样的,外在的表象就会表露出来。”

“例如社会是复杂多变的,只有通过读书学习知识,才能了解社会,认知社会,又涉及到格物致知,探究自然万物的原理。”

“还可以归纳为,在地方官员面前,为什么老百姓表现的却唯唯诺诺,明明太祖皇帝已经把权力还给了老百姓们,他们有对抗为非作歹的官员的权力和大义。”

“除了有不懂读书,见识少的原因,那些读过书的人,同样是因为心有所求,认为官员所控制的资源,能为自己带来利益,有了这方面的想法,就会出现畏缩和献媚的行为。”

高珍越听越迷糊。

每句话仿佛都有道理,可是合起来又在讲什么呢?

文书也不太懂。

他只知道现在的国子出身的年轻人们,追求自我强大,也就是内心的强大。

这些人认为只要自己以良知为根基,知行合一,方内心强大,而对外无所畏惧,不惧任何艰险,意外也打不倒,成为万邪不能侵的人。

心有多强,人就有多大。

高珍听得内心意动。

社会仿佛正在发生无形的变革,高珍不禁感慨,岁月不饶人,代代有人出,才耽误了几年的功夫,自己竟然有些跟不上时代的发展。

最后望了一眼那些跑步的人,高珍随着文书进入了文华殿。

文华殿是天下政治中心。

已经不是简单的宫殿,周围有许多的公房,还有值班的不少官吏们,宽松的环境,给予了他们更多的自由,特别是新生代的国子监出身的一批人,带来了巨大的活力。

把他们在学校习以为然的朝气,灌入到僵硬的宫殿内。

朱高炽已经起身。

春和宫内。

孩子们也已经穿戴整齐,一家人一起吃饭。

早餐丰富不奢华。

鸡蛋羹、羊奶、牛羊,豆浆、酱菜、小米粥、馒头、蒸饺。

朱瞻基领着妹妹和弟弟。

郭彩莲和嬷嬷带着刚满周岁的老幺。

“昨日学了什么呀?”

朱高炽边吃边问。

朱瞻基听到父王的问话,十岁的小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