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六章 杨宅旧事 出于刀兵(3 / 3)
,杨氏子弟多有战功,代宗朱祁钰亲班圣旨对杨家大肆嘉奖,并赐地封宅,建起了这座宅院,并把整个渡台赐给了杨氏一族。在此之外,还在台下赏赐了土地一百顷。自此这渡台杨氏开始了鼎盛时期。
又是百十多年后,崇祯临朝,袁崇焕抵御满清,杨氏子弟追随当时的袁督师近十年拱卫着大明,但在当时杨氏子弟多是担任的中下层军官,名不见经传,事不传阵外。到后来袁崇焕被杀后。杨氏子弟心灰意懒大部分回到了渡台,也有一部分就此行走于天地间。
满清后,渡台杨氏的再无人为官不少人经起了商,开起了武馆,干起了镖局。杨仓老哥父子几辈人就一直从事镖局的行当。到上世纪三十年代,实在混不下去了,三五年在张家口参加了二十九军。后来因为杨仓哥功夫好,在赵师长麾下很短时间内就成了一名营长,三七年喜峰口,南苑的战斗他们都参加了,后来他的部队被打的就剩了几个人,撤下来后他们就进了山,至于杨仓老哥后来是怎么参加了八路军怎么抗日打鬼子的,有时间了让他自己说吧。
咱们还说大院里这边。
杨孟章老爷子刚说到这,杨显旺走了进来,对着杨孟章说到:三叔,咱们那边饭好了,您看吃饭呢还是等会儿呢?
杨孟章那看了看大家,说到:好了,咱们就先讲到这,后面有时间了,我再给大家继续讲后面的事,咱们先吃饭,今天是乐儿丫头认亲的大日子,咱们不能把饭点耽误了。说着话杨孟章站起了身,率先往内院走去。
看着听杨孟章讲杨宅往事的众人意犹未尽的样子,杨苍老爷子说到:好了,别愣着啦,今天有好的还不赶紧的,想听唠叨这些个陈年旧事没关系,要是下午还下雨的话,吃完饭咱们休息一会儿,接着讲。我们这些个老家伙,现在也就是靠着想想当年这事儿,一天天熬日子了。既然你们爱听,就讲给你们听。不过听故事也要先把肚子填饱吧,走吃席去喽。
几位老人在一帮青年的簇拥下往饭堂走去。
天空依旧阴沉着,淅淅沥沥的小雨依旧下个不停。酒足饭饱的众人回到自己的房间,这一觉睡的是真香,都说随雨好入眠,看起来此话倒是真的。直到下午四点来钟,人们才从梦里醒来。当看到外面的小雨依旧,很多人又想起了上午杨孟章老爷子那没说完的往事。
时间不长一大帮人在二堂大厅里,找到了正在喝茶聊天的几位老人。纷纷央求着杨孟章把没讲完的那半截往事讲完。
杨孟章点着头说到:好,既然大家想听,我就和你们唠叨唠叨,这些个事以后知道的人也越来越少了。
话说到我父亲这一代,娶了个有本事的媳妇,也就是我母亲。由于父亲容易意气用事,早年年轻斗狠和人比武伤了脏腑,所以父亲的身体一直不好。在我十六岁那一年,也就是三五年的春天,那年我大哥杨孟珏二十二岁,在桃城中学堂校长的推荐下,去北平大学求学。我和二叔顺道也去北平,这是族里让我接手一部分家族在北平的产业,从中跟着二叔历练学习。
去了不久之后大哥就受新思潮的影响,加入了青年团,自那时起我也逐步的受到了大哥的影响,利用我的便利条件,开始为大哥他们那帮人做一些工作。大哥他们的行动是很隐秘的,那时候他们除了上学之外,就是参加什么集会,这年的冬月北平的天气特别的冷,可大哥他们的工作热情却是异常的高涨。后来我才知道,那是就一二·九。
就这样在新奇和紧张中,又过了两年,大哥成为了他日思夜想的那群人当中的一员。这一年的七月开始,是一个让无数国人痛心疾首,又义愤填膺的时间节点。七月七日小鬼子发动了卢沟桥事件,全面抗击日倭开始了。
时间不长北平就沦陷了,那时候城里乱的很,小鬼子天天抓人,弄得店里的生意都是开一天门歇两天业,大家过的都很艰难。好在的是老家还有地,光是那些地维持族里的开支,也算够用。那时候我父亲病重,母亲来信让我们兄弟回趟老家,由于那段时间大哥他们的事情比较忙,我又被大哥拉着帮他们做一些工作,就这样回家的时间一拖再拖,就到了腊月,临近大年的时候我们才回到老家这里。
这时候父亲得病已经很重了,早已经卧床三个多月了。转过年没出正月,父亲就过世了。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返回顶部↑